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9版:阅读

文章导航

《中国宋代家具——研究与图像集成》

  南京林业大学邵晓峰副教授所著的《中国宋代家具——研究与图像集成》,历时5载艰辛即将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邀我作序,我愉快地接受。因为这部30余万字1600余幅图片(含彩图110余幅)的学术专著,是江苏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出版图书,是填补中国宋代家具研究国内空白的好书,得到了中国博士后基金的资助。

  任何时代的造物活动都是以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百工”技艺,最大也是用途最广的莫过于木工,所以木匠被称为“大匠”。虽说在席地而坐的时代就有不少种类的木器,但到高坐家具的产生时期,家具体系才算完成。不仅促成了起居方式的重大转变,在文化生活的氛围中和社会各层的习俗上也引起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问题的阐明,都在邵晓峰新著《中国宋代家具》中得到论述。这既是一部研究家具的专著,又是阐述生活方式的论说。它虽然只写了一个宋代,实际上是上下关联,深刻说明了中国家具史的重大转折,即由席地而坐向高坐家具的过渡。他将宋代家具分作卧具(床、榻)、坐具(椅、凳、墩)、承具(桌、案、几)、庋具(箱盒、橱柜)、屏具(屏风)、架具(灯架、巾架、盆架、衣架、镜架、鼓架等)六大方面。表明在起居生活的诸方面已很周到、齐全。有些家具虽在宋代之前已经出现,但随着高坐家具的流行,其形制也必然有所改变。如果单纯从设计或制作的角度看,可以现代“人机工程学”和“工艺学”进行考量。但此书的显明之处是联系到人与物的关系,包括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有关的礼仪等,阐述了相当丰厚的一个文化层面,这些都表现在若干个案的研究中。

  就我所知,此书是对宋代家具进行系统而深入研究的一部著作,在此之前尚未见有如此全面者。邵晓峰以大量的图物互证、史论结合,既将家具本身理出一个设计的体系,又阐明了深刻的人文内涵。由此所揭示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宋代家具本身,对设计艺术理论、工艺美术史乃至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研究等,必然会产生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美术报 阅读 00039 《中国宋代家具——研究与图像集成》 2010-07-31 nw.D1000FFN_20100731_4-00039 2 2010年07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