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9版:阅读

文章导航

《中国当代雕塑》

  雕塑在西方艺术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古希腊、罗马雕塑传统为艺术各方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进入20世纪,所有艺术思潮及流派都对雕塑规划了新的含义,雕塑的发展也成为艺术进程中最主要的标志之一。而中国,一个文明古国,研究其目前的雕塑发展状况,对中国艺术甚至世界艺术来说都犹为重要。

  作为国内首位雕塑博士的孙振华先生,有着多年的中国雕塑史教学与研究的丰富经验,对于国内雕塑的发展,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于1994年出版的《中国雕塑史》是雕塑专业的必读教材。 而《中国当代雕塑》是其近来的又一力作。

  在讨论“当代”之前,对当代的概念定义有所必要。当代雕塑的“当代”与人们通常所说的“当代艺代”中的“当代”不能完全对应,这是由中国雕塑的特点所决定的。如果从真正意义上的“当代”概念来看,区别当代艺术和当代雕塑的意义并不是很大。因为当代艺术强调观念,强调与社会的联系,强调艺术对生活的渗透和参与,而不再强调艺术门类之间的差别。“当代”并不单单只是时间的概念,它还是一种价值;只有在一定时间框架内,同时又具有当代价值的那一部分雕塑才称得上是当代雕塑。本书所说的当代雕塑,指的是具有当代性的,同时在形式、材料、技术上仍然延续“雕塑”创作的基本方式的那些作品。

  《中国当代雕塑》一书站在“史”的高度上,纵览中国雕塑的发展历史,研究其在当代的现状,进而探讨与形式、材料相结合,反映观念,反映社会问题等的中国当代雕塑。本书涉猎广泛,列举了观念雕塑、城市雕塑、抽象雕塑、陶瓷雕塑、软雕塑等不同性质的当代雕塑,或反映作者观念,或反映社会问题,或批判社会现象,或揭示人类精神生活。作者对各代表作品不仅进行特征分析,还有美学价值的鉴别,意简言赅,切中肯綮。看书中的手稿插图这些来源,就足见作者为了论证书中的观点,耗费了不少精力走访专家学者。从举例的作品来看,作者的眼界相当开阔,不仅仅只停留在名家大师的作品分析上,文中出现的还有各大院校雕塑专业的学生作品,那些具有探索精神的创作作品,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此书内容的宽度与高度。另外,本书的个人观点明确,作者从形式、材料、观念的雕塑出发,进而关注人类精神、社会文化发展层面的雕塑,升华到探讨民族本土层面的雕塑,最终以生活世俗化的雕塑结尾本书。全书围绕主题,内容紧紧相扣,读来令人不忍释卷。

  此外,在书的最后一个部分,作者附上了“中国当代雕塑大事记”,列举了1979年-2000年间有关雕塑的展览及相关活动,使读者更直观地了解这期间中国雕塑的发展状况。

  这一本图文并茂的完整的中国当代雕塑著作在中国雕塑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无疑是抒写了一重要篇章。既是对到目前为止中国雕塑的概括总结,又是对未来雕塑发展的启迪,在将中国的雕塑推向国际艺术上功不可没。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美术报 阅读 00039 《中国当代雕塑》 2010-07-31 nw.D1000FFN_20100731_3-00039 2 2010年07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