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0版:艺苑

文章导航

穆静画的心灵

  

  穆静,吮吸着天水传统文化精华成长起来的本土女性国画家,是天水这块热土上涌现出的佼佼者。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无论文化如何深厚文脉如何绵长,缺乏传播也是深巷老酒。天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但落实到传播上,天水的书画家们为宣传天水弘扬国粹不遗余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可圈可点,国画家穆静女士就是其中一位文化的彰显者。

  画是心灵的反映,世间万事万物无不与心灵息息相通。穆静主攻花鸟画,又以工笔见长。工笔画是中国传统国画中最古老的表现形式,“最古老”我指的是工笔画的写实。在所谓文人画诞生之前中国的先民们就已经将自己观察事物的形象直观地画在生活用品的器物上,并且用于信息的交流与传递,以甘肃大地湾出土的彩陶分析,至少已经有7000年以上的历史。

  然而,随着天人合一董学思想的弥漫和文人画的兴起,终于使意境的追求超越了写实。虽然说工笔画至今还坚守着写实,记录着大千世界的真实瞬间。但是,要遵循自然回归自然,表现自然赞美自然,以自然物质之美的发现,用独特的视角融于生活融于社会,意境同样成为今天花鸟画家的追求。正如穆静女士的感受:“花鸟画所谓的意境是借助于花、鸟等题材的特征描绘,将画家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和意愿,用各种表现形式融合在作品里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具有使观者生发情思,与画家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这种“共鸣”的结果“最后产生的情境就是中国花鸟画的意境”。由此我们欣赏穆静女士的作品《霜倒半池莲》就会得到清晰的答案。

  《霜倒半池莲》曾发表于2007年《美术》第三期。莲花,之所以被历代画家所钟情,是以其出污泥而不染的冰心玉洁来表现人性的质品,反正社风之高下,穆静女士也不例外。作品承袭了她本人一贯的风格,以清新高雅的格调通过傲霜盛开的半池莲花,表现出作者对美的感受、对生活的憧憬。中国目前有莲花(荷花)品种500多个,可以说没有一个画家能够画全,而且在写意画家的笔下,几乎莲花都是一个品种,但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并不关注其由来。当世人在歌咏“六月荷花别样红”的时候,穆静女士选择了秋荷,表现成熟的风韵。记得齐白石大师有“残荷”享誉画坛,白石先生春秋暮年,自有认识。相比之下,成熟则往往更受人们喜欢。

  文人喜画莲花,因为莲花可代表冰清玉洁的人文气质,与君子之交的松竹梅岁寒三友一样,寓意非常深刻。中国画崇尚实现的艺术形象与主客观统一的神韵,强调意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形神统一。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里有情,情中生景,触景生情,寄托思想,向往美好。雄鹰寓意大展宏图;钟馗捉鬼,表达了人们对黑恶势力的憎恨;国色天香的牡丹象征的是富贵;高山流水寻觅的是知音;大江东去叹的是世事变迁。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水一舟一人一鸟,内涵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穆静女士的作品《兰草》就是成功的范例。

  兰草,最普通的兰科植物,既没有牡丹富贵,也没有玫瑰浪漫,只是平淡无奇的小草,而画家却往往以兰草明志,以兰草比喻人生。穆静画笔下的兰草,是自然界真实的兰草,是生命力极强的兰草,是生生不息的兰草。

  清幽的兰草,虽然没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之溱洧畔的情感热烈,却也有玉树临风“无辜加之而不怒”的大将风度。穆静女士从小小的兰草中透视出生命的可爱,一朵朵旺盛的小花,以其特有的语言展示给观众:人生固有遗憾,现实也不尽平,但生活是美好的,就像兰草一样,不因为自己的弱小而失去信心。以小喻大,以弱示强,是中国画的优秀传统,文人们往往以山水寄情咏志,以人物表达情怀,以花鸟赞美自然。强调德行,重视教化移风易俗。表达精神寄托,追求未来世界向往美好明天。

  我们知道艺术作品是在人们理性思维的前提下重构现实世界的产物,是艺术家情感与文化浇灌的结晶,作为中国文人画的传统精髓,穆静女士的作品忠实体现了这一精深的内涵。

  任何门类的艺术发展都与所处的文化环境相关,本土文化是养育艺术家的摇篮,天水自古就是书画之乡,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天水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中国画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念,向往着莫名的激情。当我们站在穆静女士的画作前就会深深地感受到文化的传承、艺术的进步。

  天水值得骄傲,因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天水应该发展腾飞,因为正在摆脱传统惰性力的束缚。作为传统的艺术门类,“尤其花鸟画所表现的精神内涵,大视野,大境界,大语言意识,就更需要对传统认真研究理解,才能对当今的美术创新有支撑、托举和开启作用。”愿穆静女士在宣传主旋律的同时更深入地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天水文化,为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美术报 艺苑 00030 穆静画的心灵 2010-08-14 nw.D1000FFN_20100814_5-00030 2 2010年08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