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44版:低碳

英国馆:人与自然在城市和谐并存

■本报记者 马黎

  Less is more ,简即是繁。用一种简约、纯朴的方式,表现内涵的千变万化,让人们在宁静之中,发现生活,思考生命的意义——英国馆,或许是上海世博会所有展馆里,最神秘、也是最令人吃惊的一件“作品”。

  “蒲公英”的外观,带着爆炸般的视觉冲击力,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而场馆里面,该是一场更为精彩的视觉盛宴吧?可是,当排了3个小时队伍的参观者,终于走进“种子圣殿”时,却有些“失望”——除了种子,里面竟然什么都没有。

  “我希望英国馆这个严肃而富有精神的建筑,可以是世博会上最静谧的色彩,可以给大家带来一抹宁静,感受到平和、和谐的境界。”英国馆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的回答,于英国馆而言,便是一个最佳注解。

  

  杆子和种子都可用作学校的生物教材

  世博会好似一场学生毕业作品的答辩会,所有“同学”都争先恐后要把自己的知识积淀、阅历见解,以及独特的理念,统统“掏”给“评委”。而英国馆十分抢眼的“蒲公英”外观造型,早在开馆之前,就已经被打了高分。

  实际上,这些向外生长的毛茸茸的“触须”,是用60686根7.5米长的亚克力杆组成的。英国馆的工作人员刘平告诉记者,亚克力杆是类似透明的有机玻璃的材质,而每根杆子上还包了一层铝,用来支撑杆子,防止它下垂。如果遇到风特别大的时候,这些杆子还会随风轻轻舞动。远远看去,蒲公英似乎真的把种子播撒到了每一个角落。

  可是,当人们走进馆内,不由地在心里打一个问号——英国的艺术和文化之深厚,一点都不亚于法国、意大利,但为何人们在这里看不到任何展品,只是和延伸至馆内的亚克力杆子和内嵌的种子近距离接触?

  “种子本身并不引人注意,但是不起眼的种子有着巨大的力量,它可能就是我们祖母能够接下去多活十年的根本原因,也有可能是满足全球人口口腹之欲的根本原因。”39岁的英国馆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希望用种子的设计,表达城市与生命最核心的部分。

  内嵌的种子共有26万颗,多达6000多种,比如一颗松果,或者一粒咖啡豆,一些濒危的种子也收集在此。它们都来自英国皇家植物园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的千年种子银行项目。“种子是所有生命和物种的起源,它内里蕴含着无限变化,也代表着希望和创意,通过各种各样的种子能体现出拥抱未来的理念,带给参观者一种生物多样性的畅想。”刘平说,所有杆子和种子在展览结束后,都将全部回收,用作中国学校的生物教材。

  

  植物改变人的生活

  相比其他场馆炫目的LED展示,设计师通过种子的创意,与人亲近,与自然相融。而这一设计理念,也遍及英国馆的每个角落。

  有人把英国馆的设计比喻成一个“被打开了包装纸的礼物包”。记者从种子圣殿出来后,就来到了外圈这张“被打开的包装纸”上。这是一条种植了16种植物的植物廊,其中有8种现有植物和8种未来植物。千万别小看它们,假如你碰到了某朵红色的小花,或许它会提醒你,你得了感冒。

  这些植物都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当你看到“何不给建筑穿上外套”的标语,你会想到什么?其实,它是一种名叫“中华景天”的铺地百里香,如果种在建筑物上,可以起到隔热的效果。“一叶防贼”的植物长得很像电影《阿凡达》中的智慧树,如果摆在家里,它会辨别你是主人还是小偷,还可以报警。而植物廊里的镇馆之宝——摇钱树,则是一朵紫色的花,如果种在农田里,可以吸取重金属。

  蘑菇、芹菜、蓖麻、松树……这些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和蔬菜,通过英国科学家的研究,已经不仅是食物或者欣赏品。刘平说,这些植物就是为了告诉人们,在城市里,植物不只可以点缀生活、净化空气,它们也可以为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贡献,甚至改变生活,为人们提供生活的多种信息。

  

  把城市空间留给人们

  “上海世博会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地方建造一个建筑,我不想拿来为英国做广告,比如说告诉大家英国很棒,或是展现戴着礼帽、撑着雨伞的老牌英国绅士形象。”托马斯的设计理念并非外化的繁复景观,那些走马观花的参观效果,更不是他想要的。

  “我想做的不仅是一个建筑,不是做一个‘容器’,然后再把各种内容装进去,比如在里面展示各种影像,而是要让将建筑与展示融为一体,这个‘容器’本身就是内容,它本身就可以提供信息。”

  在这个“容器”外圈的上方,记者一抬头,就看见了一排排“倒垂”着的村庄和平房的微缩模型,它们并不像我们在其他展馆里看到的,那些表现现代城市高速发展的花哨的城市建筑,而只是简单地用透明材质制作而成。

  刘平告诉记者,这些模型就是典型的英国城市。“在现实中,英国城市到处可见这些低矮的房屋,朴实自然,那些夺人眼球的压抑的高楼大厦其实并不多见。而把这些透明的模型挂在馆外,是希望阳光能照到每一间屋子。”

  种子、植物、阳光、乡村,正是英国城市最真切的象征。正要结束英国馆参观时,记者看到出口处的一个斜坡上,许多游客正坐在上面休息,有的一家人围在一起聊天,有的则躺在上面,享受阳光的沐浴。刘平说,英国馆把3/4以上的面积都留给了游客,开辟出一块开放式公园,“设计师希望游客能在上面休息,甚至野餐、烧烤,翻滚,这也是英国人最常见的生活,让人与自然在城市和谐并存。”


美术报 低碳 00044 英国馆:人与自然在城市和谐并存 2010-08-14 nw.D1000FFN_20100814_3-00044 2 2010年08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