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
□高 照
美术欣赏
□高 照
我的“高谈”,承蒙读者的关爱与鼓励,持续“阔论”已一年又半,藉此,除深表谢意之外,还想赘言一次,杂说艺考培训,对于教学美术欣赏的思考。
普通中学的美术课,有美术鉴赏的内容。就我所想,美术特色高中,理当也有。即使社会艺考培训的机构,也应重视。当今虽说应试教育,也绝不可成天只是素描、色彩与速写这老三样,反复操练,来回“轰炸”。因为任何学习,即使在应试教育下旋转成才,也非是“吃肝补肝,吃肺补肺”地吸吮营养。艺术上综合素质与修养的提高,往往是润物无声,似无形地、静寂于不知不觉中升华。当是,美术欣赏课,理应成为艺考应试教育的必须。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我国“大跃进”,曾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少产”的“豪言壮语”。于是粮食亩产居然由百上千,升至万斤,跃之几十万斤,竟成了天方夜谭的国际笑话。且发生惊动外人来访取经,而无言以对的丑闻。但“人有多少素质,艺有多大品格”诸如此类的讲法,这在艺术界,倒是相传于今的一句箴言。比如,在美术创作上从来就有人品与画品相成因果的传言。一个人性格、品行,其气质与胆识、大方或小器,同样会折射在他的画面上。显然,即使应试教育的今天,艺考生亦绝不能忽视在美术欣赏课上对艺术的熏陶和对审美的教养。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功,并不碍对素描等的训练。
怎样通过美术欣赏取得审美的进步?从哪些方面去提升美术欣赏的深度?对一件作品,从一般欣赏角度而言,圈外的普通大众,会停留在一是像与不像;二是美与不美的研讨上;而圈内人士的欣赏,则不同。往往评论在专业技法上的表现居多。大多就技论技,从技术的层面,品评艺术的高低。显然,无论圈内外,虽关注观点相异,却均趋表面。作为一个普通欣赏者,作品上的人与物,在形的像与不像,固然要以关注;但,通过如此的人与物的表现,究竟在精神情感上,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似乎更为关键。就专业者而言,不仅是创作上不同风格流派、技法表现的欣赏。笔墨为啥等于零;不等于零的内涵又是什么?冷暖色彩的赋形;色调的强烈与平和,不仅停滞在色彩给你的感觉上,进而要体味画面予人的深层情愫。欣赏技法的表现,是因它作为一种手段,经典地显示了一种深渊的意境,而非为技法而技法的盲目表现。
美术特色高中与社会艺考培训机构,在安排美术欣赏课时,对艺考生来说,我以为还要兼顾三点。
一是通过美术作品,在欣赏、分析技法表现时,不忘技术与技巧、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使大家懂得且联系到,我们当前学习的基本技法,看似作为应试入学的一块敲门砖,而实是今后作为艺术创作时的一种手段。就好比学外语,是为与外国人搞交流,打交道的一种工具,而非就外语学外语地成了终极的目的。从而使艺考生入门初始,就知道自己现在所画的最终目的、意义与价值。
二是有目的地全面选择具典范效应的各类专业的美术作品。以便分析作为造型艺术,它所具备的特质;与作为某一美术专业画种,它所显示的特色。并通过欣赏,提高对各专业画种的认识与兴趣,使艺考生们从中能按自己的实际条件和水平,及时寻求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专业,尽早开始作出有专业倾向性的艺考培训。
三是通过对某些作品的欣赏,让艺考生能初步了解,今后打算要从事的专业与职业所相关的某些常识。如东西方艺术生发的渊源、中国艺术的传统与特色等,让他们站在相应的视野和一定的高度,明确学习动机、明了艺术追求、开阔学习前程。变画画的被动,为主动;变学艺为吃饭,到为艺而献身的远景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