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45版:艺苑

翰墨挥洒梅竹魂 丹青书写大爱心

——记国画家吴东魁的艺术人生

  北京首都,名人荟萃,精英云聚。在崇文区东花市大街的吴东魁艺术馆,于2006年投巨资创建,是全国最大的私人艺术馆之一,6000多平方米的仿古建筑为花市大街增添了一抹靓色。而它的创建者就是名扬华夏的国画家吴东魁。

  吴东魁1956年生于山东菏泽,系鲁西南画派创始人,享受政府津贴的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鉴赏家和收藏家、中国慈善画家。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画坛上就闯出了一位来自牡丹之乡——菏泽的青年画家吴东魁。他以独特的用笔、传神的泼墨、超脱的构思、高雅的境界引起了美术界的轰动。中央电视台为他拍摄专题纪录片《天高任鸟飞》、《吴东魁绘画艺术》、《李宁和他的国画老师吴东魁》等多部记录片。报告文学以数万字的篇章讲述了他成长之路,这个来自鲁西南的吴东魁犹如一朵绽放的奇葩红遍了大江南北,然而,这多彩的背后又是饱尝了怎样的艰辛?

  吴东魁生长在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朴实的乡风、醇厚的乡情孕育着他善良厚道的品性。或许是母亲那一双灵巧的手,剪出的窗花、染织的粗布、白与蓝的色调、红与黑的对比诱发了他那颗喜爱绘画的心灵,自此他也学着母亲的样子剪剪画画、涂红染绿,墙里墙外纸上地下到处留下了他儿时的“杰作”。初长年少的吴东魁绘画情致一发而不可收,没有教材就学着小人书画,照着年画的模样描,凡是有图画的东西他都要收藏起来爱如珍宝,临学不辍百摹不止。左邻右舍都说吴家出了一个“小画家”。谁知此时的吴东魁在内心暗暗发誓一定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画家,由此他更加发奋,向着理想的境地步步迈进。

  青年时期的吴东魁,有机会就读于山东轻工美术学校,在学校里他如鱼得水孜孜以求、潜心研究,用意揣摩中国绘画的真谛。学徐渭、观八大、临白石、习郑燮、读昌硕,在艺术的海洋里畅游。他把徐渭的豪情万丈、白石的大气淋漓、八大的冷艳孤异、昌硕的构图巧妙、郑燮的君子精神融会于思想贯通于心田,挥洒在无限的笔墨之中,渐渐形成了硬朗健硕、大度自如、润泽唯美的“吴家气派”。

  吴东魁的国画艺术十分讲究笔墨的运用。焦墨的干裂秋风、浓墨的提神醒目、淡墨的清新活跃、清墨的透明润丽,干湿交合、轻重相衡,枯似皴裂、润如泽玉,形成了层次有序、和谐相持的墨韵效果;在用笔上承以吴昌硕、虚谷、齐白石等大家风范。注重用笔的力度、呈现出顿挫起转、骨气铮铮的君子之道。中锋写线似铁画凝铸,侧锋点面笔多见方、块面有形。与此同时他把颤锋侧用发挥到了极致、如竹干与枝叶、藤条与萝蔓表现得尤为丰沛。滚笔、擦笔、逆笔的兼用又恰到好处地丰富了画面语言的表达。呈现出生机欲动、怡趣自然、张弛得控、唯美夺神的视觉效果。

  古人云:什么样的心境就会有什么样的品格。观吴东魁的作品,所画的花鸟鱼虫无不给人以奋发激进、朝气蓬勃的精神感触。他笔下的公鸡以神带形、以情运笔、神情并发、振翼高歌。菏泽家乡的牡丹跃然于纸上的不仅是雍容富贵,更有一种饱经风霜、迎春绽放的气势,艳而不娇、丽而和众。梅竹是历代画家的“常客”,吴东魁所画梅花重点写它虬劲的枝干,耐寒的精神,坚韧的品德,凝香的气质。那笔下的红竹寓意着青春已去,叶丹枝红展示晚节高风挺拔扶新的君子之风。尤其是反笔画叶丛丛向上、迎风沥雨不畏艰辛。令观者触目皆美忘返回眸,百味余绕。已故国画大家吴冠中,先生曾赞叹:“东魁用自己的眼睛发现新的美感,找到了新的表现手法,创造出现代中国画。”“大写意花鸟至林良为一高峰,陈淳、徐渭辈以天纵奇才开后世风气,清初朱耷出天下之能事毕矣,齐白石接其踵、潘天寿、李苦禅继之,评者有南潘北李之说。峰徒然哉;东魁有志于斯,然博采广汲亦鲁有之人傲也。”这是范曾大家的感慨之语。

  吴东魁的成功来自他的勤奋和超凡的艺术智慧,在成功的殿堂里他没有忘记人民的期望社会的培养,用自己不断地耕耘播撒着爱的希望。他坦言“活到老、画到老、捐的老,在有生之年捐建100所希望小学”。把爱的希望种在颗颗幼小的心灵,让他们感受社会的关爱,回报人民。诚然,在当今物欲横流、唯我谋利的金钱时代,吴东魁以豪迈的气概、高尚的品德、坦荡的情怀践行着一个艺术大家的风范。23所希望小学的捐建凝集了他爱的力量,树立了道德的榜样,在神州大地涌动着春的生机。


美术报 艺苑 00045 翰墨挥洒梅竹魂 丹青书写大爱心 2010-10-09 nw.D1000FFN_20101009_5-00045 2 2010年10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