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 纵论古今
—— 二十集电视系列讲座《中国历代书法大师——影响中国书法发展的二十位历史人物》
郑晓华近影 |
自殷商始,中国书法历史,绵绵五千年。开宗立派,传承创新,有多少书法大师,挥毫落纸,留下千古传扬之翰墨精品……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郑晓华教授主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二十集电视系列讲座《中国历代书法大师——影响中国书法发展的二十位历史人物》,为您讲述影响中国书法发展的二十位历史人物。
绪论一:为什么汉字书写能够成为一门纯艺术
大家知道,在世界各国的艺术体系当中,不光我们中国有“书法艺术”。在英语当中,有Calligraphy一词,英文字典里的解释,是“漂亮的手写体”,中文也翻译为“书法”。在阿拉伯语当中,也有“书法”这个词,因为我没有学过阿拉伯语,所以我不知道它怎么说。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图片,说明在伊斯兰文化体系里,书法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那我们中国书法和西文书法、阿拉伯文的书法有什么区别呢?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拉丁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它们都是表音文字,所以呢,它们的表现非常地有限。因为是字母重复地使用,横向排列,所以它们在表现上,显示出比较单一。这是表音文字的局限。
我们中国的书法艺术呢?因为我们中国书法是以中国的汉字为载体;而中国的汉字,是每个字的形体都不一样,字形千变万化,加上我们中国的毛笔是锥形的,它可以八面出锋,在书写的时候,通过速度、轻重、枯湿的变化,可以创造非常丰富的笔墨形象。这就使汉字的书法艺术,在表现上大大地超过了表音文字。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原因,在世界艺术体系当中,拉丁文书法也好,阿拉伯文书法也好,它们都没有像中国书法这样,成为这个民族的一种独立的纯艺术。
在中国历史上,书法是主流艺术。中国文人艺术,诗、书、画、印,书法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和音乐、舞蹈、绘画、诗歌、雕塑并列,是一种纯艺术。这样的一种艺术的地位,在西方国家我们是看不到的,Calligraphy在西方各国,只是作为一种字体装饰艺术,在印刷工艺学科里,或艺术设计的学科里存在,它是一个很小的分支。但是它完全不能和音乐,和绘画,和雕塑并列,成为一种大艺术的。所以和欧美艺术界同行谈书法,说书法家是艺术家,书法家写字,是艺术创作,他们很难理解。而在我们中国,书法家和画家、音乐家一样,都是中国的艺术行业里面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中国的书法是构成中国造型艺术的基础。
因为中国画,也是以点线作为基本的语言基础。中国书法线条所追求的笔墨神韵,构成中国画表现的基础性的语言要素。所以,学国画的人,都要练书法,书法成为国画的基础学科。因此有人这样说,在西方艺术当中,雕塑是奠基性学科。古希腊、古罗马时代,非常繁荣的雕塑艺术,奠定了西方造型艺术的基础。而我们中国的书法呢,可以说是相当于西方艺术中的雕塑,它奠定了中国艺术的基础。中国的整个美术可以说是以毛笔、以线条为它的基本的造型元件,构筑起它在表现上的丰富的艺术形式。
所以在中国艺术史上,书法艺术的影响非常地广泛。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色。
为什么中国的汉字书写,能够超越实用装饰艺术,成为一种纯艺术呢?我觉得这里面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中国的汉字具有天然的艺术的素质。因为中国的汉字是表意、表音,同时又是图形文字,它的基础是象形。最初就是看到什么东西,日月星辰,把它画下来。然后逐渐变抽象,成为抽象的文字符号。在它变化的过程中,原始的象形意味逐渐消退,抽象字符变得越来越抽象,形成一个符号。但是这个符号本身,各自还具有独特的形象。比如说“日”有“日”的形象,“月”有“月”的形象,虽然都是抽象的字符,跟我们看到的客观的事物原形态,已经好像是没有联系了。但实际上呢,由于它每个字的字源不一样,所以它每个字的形象都不一样。所以外国有的艺术史家说,中国的汉字本身它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图形美,每一个汉字就像一个抽象的雕塑,它具有天然的艺术的素质。
第二个原因就是,中国的书写工具毛笔,它具有一种特殊的构造,它跟西画当中的油画笔,油画刷子不一样,油画笔是平的。但中国的毛笔它是一个锥形的形体,中间的笔毫最长的,是最挺拔的,最挺健的叫中柱,然后旁边两侧一层一层加上去呢,叫副披。中柱和副披构成一个圆锥体,那么它的弹力也不一样,不同方向的运笔,墨的下注方式,所展现出来的线条的力度都不一样。虽然英语里面的毛笔brush和油画里的brush是一样的,但是实际上它的表现力是非常不一样的。这样的一种特殊工具,就使我们原先所具有的汉字的书法的这样的一个艺术造型的潜在可能性,就有了工具的支撑。有了工具的支持,就有了这样一个非常大的表现空间。
第三个原因,我觉得就是我们在中国的历史上,我们的先民,我们的整个知识阶层,使用毛笔的这些文人、书法家、画家,他们在书写的时候,不仅仅是把汉字的书写当做一种生活的记录(当然在历史的早期,最初是出于记录的目的而书写)。在书写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汉字有这么多的图形美,然后毛笔的点线又有这么丰富的表现功能,所以他们就有了这样的意识,就是有意识地把生活的文字书写,加以艺术化的拓展。比如说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传说:书法家、学者们在观察自然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美,就尝试把它通过点线表现出来。如传说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曾写一篇《笔阵图》,里面说:“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那意思就是说,写一个点的时候,发现它具有一种独特的形状美,那么怎么样让它变得更美、更有表现力呢?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寻找灵感。看到高山上滚下来的石头,那个石头处于动态的时候,它是最有感染力的。所以,她就说我们在写点的时候,大家都要注意参照,注意借鉴“高峰坠石”这样一种形态,让它富有动态美,而不要变成像拼音文字里面的几何形状,那样单一死板,形如“布算”。你写横画的时候,看夏天那坦荡的高原,上面那非常宽阔的云层。我们夏天的时候,即使在北京也能看到,夏天有的时候要下雨了,那么西山上面就会飘浮着非常延绵漫长的这样的一块浓浓的黑云。卫夫人她看到了这样的自然现象,在书写的过程中,从自然获得了启发,从自然汲取了“形式营养”。正是因为我们的先民,在书法史的早期,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他们主观上积极的努力,通过观察自然,观察生活,从自然生活汲取了形式造型的灵感,把它们融到了汉字的书写当中。他们的创造智慧,就使汉字的方块字形自身具有的造型可能性,在毛笔工具所赋予的表现力支持下,三者结合一起,使中国的汉字书写,从实用的层面,走向了艺术表现的层面。可以说,这是我们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一个和西方文字书写,和其他民族表音文字的文字书写,非常不同的地方。
关于书法能不能成为艺术,在我们近代,也曾经有人提出过质疑。因为近代以来,我们是参照西方的文化体系,来整理“国故”。那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发现,在西洋的艺术体系里,没有“文字书写”这样一种独立的艺术。在他们的艺术院校里面,没有把书法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来教。所以有人就提出质疑,说中国的书法,是不是应该作为一种艺术呢?据说这个讨论延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我们新中国建立以后,还有学者、专家提出这样的质疑,说是不是应该把书法列为一种艺术。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文化艺术界,各个行业都有全国性的行业协会。中国作协这是一个独立的协会,然后是中国文联是一个独立的协会。中国文联下属有美术,戏剧,音乐,舞蹈,但是很长的时间都没有书法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我印象里是好像是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成立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在历史上,曾经有这样的一个曲折,有人认为中国的文字书写,不就是写写字吗,怎么能成为一种艺术呢?外国的艺术体系里面,也没有这样的一种艺术呀,所以他们就对中国书法的艺术性质,提出了质疑,那其实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因为中国的文化,自己有自己的文化体系。中国的文字书写,作为一种艺术已经发展了几千年。而且,中国书法艺术,在中国整个艺术体系当中,所起的作用呢,它跟西方的字母,仅仅作为字体装饰,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所以希望通过我们这样的一个艺术之旅,我们能够对于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对于我们本民族的艺术呢,大家有一个更深刻的认知。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我们这样的一个电视讲座,大家能够对于我们自己本民族的艺术,更增加一分情感。我们共同把我们民族的艺术,继承、发扬、光大。
绪论二:评判书法的标准是什么?
这次我准备给大家推荐20位在中国书法史上最有影响的书法家。那我的推荐理由是什么?是以什么标准来推荐的呢?这里我想接着谈一谈,就是我们怎么看历史?书法的标准是什么?应该来怎么评判书法的价值好坏?
说到艺术的标准,那一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欣赏的阅历,不同的审美积累。这跟每个人所受到的教育,以及他跟艺术的各个门类的接触多少有关系。所以,应该这样说,就是在艺术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完全是非常正常的,也是无可非议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力给我们自己欣赏的艺术,给一个更高的评价。我们不能说必须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不能把艺术的标准定为一尊:只有这个是好的,那个就是不好。
但是,我们说艺术的欣赏,都是非常个性化的。艺术的欣赏的“心理响应”,以每个人的审美基础、心理体验以及过去已有的心理体验为基础。这是艺术的欣赏的规律。我们要尊重这样的规律,不要强求一律。这都对——但这并不等于说,艺术就毫无标准,大家怎么说都行;你有你的标准,我有我的标准,咱们就是各说各的。其实,还不是这样。历史上长期以来,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对于艺术的认知,还是形成了一些共同性,甚至是广泛的共同性。为什么有的人在历史上,他具有很高的地位,为什么有的人他居于的地位就比较中等,那为什么有一些人在历史上就居于下等,还有很多人呢,在历史上就被淘汰了,为什么?那就是说不同的人,在艺术审美上,有不同的个性评价。在这样的前提下,因为我们都是同样的一个文化群体,我们都是具有同样的理性思维基本准则的人,我们都生活在同样的一个文化空间,所以,对于我们的文化艺术,既然我们是同样的群体,是一个民族,那么对于我们本民族的艺术,还是有我们在长期历史上积累下来的认知的基本的共同点。那这个基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我觉得评判艺术,不仅仅是书法,那书法当然也是不例外,有几个要素,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
第一个要素,是技术标准。这个书法是不是很精致,是不是很精美?看起来技术难度很高?技术标准,我觉得可以是作为判断一个书法家、一个书法作品的第一标准。其实我们看别的也一样——看雕塑、绘画、音乐、舞蹈都可以。你在欣赏艺术的时候,首先看它的技术难度怎么样。如果技术难度很低,那说明这个东西,恐怕水平是不会很高的。为什么?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技术决定艺术;没有高超的技术,不可能成为高水平的艺术品。所以技术的标准,可以说是判断一个艺术家,他的水准高低的第一要素。
那第二个标准呢?如果说这个艺术品,这张画,这个书法作品,这个雕塑,这个音乐,它的技术难度很高,它非常地复杂,很精致,很精美等等。但是如果说它的技术,它的这些艺术表现的手法全是已有的技术,都是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都是前人创造的,他只是一个熟练的掌握者、重复者。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觉得这个艺术家,他的艺术水准是不是一流,就值得探讨。一流的艺术家,应该是开拓性的。这里面就涉及他的技术,他的形式语言的独特性。如果只是重复过去已有的技术,那我觉得最多就是一个二流的艺术家,因为他所创造的,他所创作的作品,所显示出来的,没有什么超越前人的创造,他都是重复过去已有的东西,它很精美,但是过去都有了,你只不过是把人家的东西做得很熟练而已。如果这样的话,那这样的艺术家,我觉得放在历史上看的话,他就不能成为一流的艺术家,这样的艺术作品,就不能成为一流的作品。一流的作品必须是具有非常强烈的个性、独创性,具有很强的在艺术表现上的、富有想象力的的拓展,也就是说,他和前人必须拉开距离。这个问题,我觉得对于艺术评判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如果有很高的技术,没有想象力,也没有创造力,那么这个艺术品,它在艺术史上,就不应该,也不会有很高的地位。
(下转第66、6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