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60版:展事

文章导航

国韵秦风——陕西国画名家小品邀请展研讨会纪要

学术主持:邵大箴 程征 时 间:2010年12月12日 地 址: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会议室

  邵大箴:陕西美术在中国美术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西安的艺术家一直在中国美术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个展览陕西的写意小品画,非常有意思,绘画小和大不是在它的艺术质量和艺术水平,是在于艺术品格,小品承载重大艺术的精神内涵。所以我看了西安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还有一些比较抽象的绘画,都体现写意精神。现在写意精神已经被全国所关注,因为写意不是一个技巧,写意是审美的指向,是一种艺术的精神,实际上是对中国文化的一个反映。陕西的画家拿自己优秀的小品来到北京展出,我觉得对我们有很多启发。要真正发扬写意精神,当然不仅是小品,大品也可以发扬写意精神,但是在大品里面比较困难,需要我们有待解决的课题。

  

  尚辉:今天下午这个展览是我所看到的,小尺度质量比较高的展览,这个展览实际上不是小品,是一个小尺度。我觉得这个展览里面有很多作品尺度很小,但是表现的这种写意的精神,笔墨的精神不是用小品能够涵盖的。这次展览的主题是写意精神,实际上我们今天如何理解传统画画的写意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展览给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值得我以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陈绶祥:这是最近时期看到展览当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展览。西安的画家是传统的逸韵,传统的根底很深厚,艺术的功力也扎实,民间传统这种基础也非常浓厚。从展览可以看到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的深入体会,都在这些小品当中展现出来。

  艺术给我们的印象不在大小,不是说你丈二、丈六的画才能够压倒,不是的,这个毛病恐怕在最近几年来,在全国性的展览上很明显的,都要很大,不大不行。现在小品精彩的东西给我们更多的是可以玩味的,艺术本来就是要有情趣,有情有趣,大家好好地玩味。我觉得这一点我们要好好地体会,好好地反思我们的艺术。

  

  孙克:这个展览的立意非常新,我觉得能在当代的大题材、大画幅、大画卷这个现实前提下提出一个“大写意·小画展”的概念,的的确确是别开生面的。由于是小品,而且大部分是随机随时的创作,又经过一定的挑选。因此我能感觉到每一个画家的追求和他们脉搏跳动的气息。

  追求着独自独立的人格,追求着各自探索的艺术语言,追求着自己的绘画方式,同时追求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情感和表现,这就是这个画展给我的感受,这个感受恰恰是我们现在在当代看很多所谓重大题材的大幅作品,是不可能寻找到的。可能有许多,看惯了当代所谓画展的很多观众,可能不一定能够直接地解读这样的作品,或者不能深刻地领悟这些作品,这不要紧,因为画家应该走在前面。值得真正搞艺术的人才能看这个展览。希望这个展览给我们大家取得更高更深的精神享受和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陈传席:其实中国古代的画都是小品。古代文人一般不好大,好小画,有的人画画不愿意画大,觉得画大了丢人,他们的想法和我们现在不一样。

  长安画派的画家很多,而且陕西的画家风格是多样的,我们大家看每人一个风格,什么叫画家,就是绘画风格的成熟,这就叫画家。本次展览的画家也不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特色,都很大气,这是陕西地域的影响。

  

  王镛:这次“大写意·小画展”还是有现实针对性的。目前我们国内的一些美术展览偏重于大画,而且越画越大,往往画得很空,所以这个可以说也是对这种展览的风气一种矫正。因为小画同样可以画出大气势,小画同时可以出珍品,只要你的内在结构有力,深层逸韵深厚,人物又有很独特的造型能力,笔墨又有很高的质量。所以从这次的展览里面,就印证了这一点,我们这个画展对现在是一个矫正,不一定画得很大。我觉得通过这个小画展可以看到整个陕西国画界的实力,也可以看出每个画家不同的成就。

  

  安远远:这次小品画展是小而精,小而宏大,平静而深邃。在这里面可以看到画家的个性追求,还有可以进一步提升的地方。现代社会很多东西是传统细节的无限放大,是体量的放大和时间速度的加快,造成的一种心里的慌乱和躁动。在这个里头如果能找到我们个人对某一种一点一滴的珍贵认识和深入挖掘,我们感动就会影响更多的公众。所以任何一个展览都是拿你自己喜欢的和你自己比较能够表达的东西跟公众分享这个小画展的,小幅作品的这种珍贵在今天也就呈现出来了。

  

  邓平祥:我认为“大写意·小画展”在展览的形式上,展览的主题上,展览人都有自己的心灵思想,对当前的大画大制作的一种反驳吧。

  提出“大写意·小画展”,我感觉本身就是对现代性的一种反驳和梳理。今天陕西的这个小画很有意义,不仅是幅面的大小,还提出美学的问题,哲学的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思考。 

  

  刘大为:今天参加这个“国韵秦风——陕西国画名家小品邀请展”非常高兴。首先是我看了以后,觉得耳目一新,小品体量、篇幅不大,但是内涵很深,里面学问很多。他们的作品不管是粗放的几笔,还是精道的小幅作品,都给人一种强烈的生活感受,对生活,对陕西这块土地的热爱,在他们的笔墨当中有表现出来。有几位画人物画的,虽然寥寥几笔,但是对陕西人物的捕捉,都是表达得恰到好处,是他们多年在这方土地生活观察感受,他们才能得来的,这不是说去练习就可以表达出这些真情实感来。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展览,非常有学术品位、有构思的一个展览。我觉得也为北京的美术展览增添了非常艳丽的一朵鲜花,使我们可以从中有很多受益匪浅的地方。

  

  张渝:作为画展的学术主持人之一,我为这个展览写了一篇序,题目就是《虽小却好》,这个题目代表我对这个展览的一个基本判断。为什么说虽小却好呢,并不是因为小而好,而是因为小才有品。到明代中叶以后小品开始传染文人士大夫,以前很多文人都以小品命名自己的文集。所以我们看到一种姿态,什么姿态,他们不仅仅是因为小而喜欢,而是在小中有品的姿态上沾沾自喜。

  

  刘键:我开始搞美术创作就在陕西,我那个时候不到20岁,就因为搞艺术创作经常到陕西的美协去。陕西艺术家不仅对我创作上有很大的影响,对我非常关心,特别和蔼可亲。后来因为到协会工作以后,接触陕西美术参加过一些活动,陕西美术从各方面来说取得的成就和他们辛勤的工作是分不开的。陕西的美术虽然扎根于黄土地、陕北、青川,但是他们创作的作品,包括今天的这个展览,更多的是走向全国各地,走向全世界。

  

  王迎春:看了这个展览之后,我感觉到21个画家,21个面貌。没有两个画家的画是比较接近的。所体现出来的风格面貌也不完全是像我们所想象的必须非常浑厚、苍茫,小品画就体现出我们各自对小品,对艺术理解的面貌。我认为从作品里面体现的非常自然,不是刻意去追求地域特色而是根据他们自身的年龄、自己的经历、自己的个性在作品里面有不同的表现,这一点是十分可贵的。

  

  杨力舟:一个小的画展,产生在大画铺天盖地的情况下,所以觉得这个小型展览特别吸引人。我感觉到这个展览是对西部画家的一个重要的推举。

  

  李一:这个展览应该说它的特点是用小的尺寸来表现大的气象。这个展览对我们认识这21位画家,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平时都是看他们大的作品多一些,这次看西安的画家,不仅能画巨幅的作品,也能画小的作品,而且这种小的作品是以小见大,小而有品。可能这个展览在今年的国画展里面,应该说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展览,全是用小尺度来画大气象。从这一点上来讲,展览是非常精心的,而且画家们也是非常认真的。小的东西未必好画,它确实有一定的探索性,集中到一个小的尺寸里面,我们如何在有限的,甚至说几尺之内,把丰富的内容表现出来,这对每一个画家来说也确实是一个难题。

  

  赵力忠:我记得有一位老画家说,我既能画大画,也能画小画,所以当时他就为很多北京的宾馆,画了很多张丈八以上的画。好多老先生不善于画大画,只能画小画,于是羡慕画大画,也学习画大画,这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三十多年以后的现在,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转过来了,现在是好多人能画大画,不一定能够画小画。总之画家既画大画,也能画小画,尤其是画好画。好画、坏画不在乎尺寸大小,是在于您画得地道不地道。

  

  赵权利:非常高兴今天能够在这里看到陕西画家的优秀作品展览。这个展览也是非常出乎我的意料,陕西这块土地秦汉雄风,艺术家平时创作的风格尺度大幅的比较多。今天这个展览都是小尺度的,陕西的艺术家在艺术探索方面有了自己新的追求。另外我们从今天展览的作品中间,我还感受到一点,所有的艺术家他们都有共同的追求,但是他们没有统一的模式。每一个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在这些作品中能够看到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

  

  杨斌:小品,从尺度上来讲,在实际操作的上手性是最为合适的,而且它的写意性也是上手性的一个最重要的内涵。这种小品画让人非常亲切,除了画家自己心情非常舒畅之外,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业。我觉得这次展览应该在美术界是具有示范性意义,不是说这个作品都是能成为经典,最起码举办这个展览暗示的是一个导向。

  

  程征:我非常感谢不仅仅是在座的各位,还有关心陕西美术的北京和各地的理论家、画家。我想这70年来长安画派重新复兴以来,陕西美术的发展离不开好几代艺术家的关心、扶持、支持,包括批评,这种艺术的友情、学术的尊严,我们要坚持下去。我今天对大家来参加这个活动,特别是今天下午这个既有学术含量又有情感含量的研讨会,深表谢意。我代表陕西搞美术的人,向北京和来自各个方面的朋友表示深深的谢意。

  (根据研讨会录言整理,按研讨会发言顺序)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美术报 展事 00060 国韵秦风——陕西国画名家小品邀请展研讨会纪要 2010-12-25 nw.D1000FFN_20101225_31-00060 2 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