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设计

文章导航

跨界设计专题研讨之二

何“界”之有

  跨界设计专题研讨之二

  何“界”之有

  ■陶音 中国美术学院染织与服装系主任

  <①跨越的并非物理之界,专业之界,而是认识的思想之界

  <②物所用之实与所赏之美成为设计真正的核心

  <③灵活应用多个专业或学科的知识,实现创造性价值是设计教育育人的最终目标

  02

  interview

  /

  当“跨界”成为最时髦的词语被各行各业反复复制,并成为设计创意产业发展的标签用语之后,不仅开始质疑其产生之源是人类多元生存状态真正促发了各领域间的包容与融合,还是以名人名牌相互联姻借势博取商业眼球?亦或其实本无界,而是一直以来“界”在人心中,跨越的并非物理之界,专业之界,而是认识的思想之界。

  设计跨界,何界之有?从“Design”的词源出现以来,就没有界定计划、方案、构想最终的指向与载体,它包含了理性逻辑与感性美学在种种造物行为中渗透。如果说“跨界”,现代设计先驱们是最早的开拓者。反观西方现代设计鼻祖莫里斯(Morris)的壁纸、地毯设计到家具、灯具设计,还是高迪(Gaudi)的建筑到室内设计,家具到门把手的细节设计,在这些作品的语境中,没有领域之分,只有设计师对造物不同价值观的坚持,一脉相承地呈现着作者的思想脉络与哲学理念。不容置疑的是现代工业的细分化带来了设计领域的专业化,但专业技术的不同要求绝不能使设计之“界”固化。今天无论最热点的品牌合作,还是设计师在各设计领域承担的不同角色,无论是耐克和苹果公司合作推出Nike+iPod系列产品,还是范思哲(Versace)与航空领域中最专业的韦斯特兰德(Agusta Westland)携手开发私人直升机及内饰设计项目,都是品牌或设计师敏锐的触角感知,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对物的多元需求转变而促成其新的设计视角,本是设计最为实际、贴近人们生存之境的造物之举罢了。同时,今天似乎多重身份赋予所造之物以神秘感,艺术家介入了插画领域,插画家成为设计师,设计师扮演着艺术家的身份。所谓“跨界”,撇开造物之人的繁杂身份与为此营造的话题外,只有所造之“物”本身的言述,等待着大众的评判,物所用之实与所赏之美成为设计真正的核心,如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拒绝提供其传记资料时之言,对于任何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本身有价值。

  设计教育,无界之为。回溯现代设计教育包豪斯的“艺术与新技术的统一”,无论是双规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借助克利、康定斯基等艺术大师的智慧,实现艺术品与工业产品的转换,现代设计与艺术的跨界理念早在这时已经确立。中国设计教育30多年以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在专业方向上不断拓展,从图案专业衍生到工艺美术范畴内的装潢设计、染织设计,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到媒体时代的网页、多媒体设计等等,各专业之间分分合合,更名数次,设计更是被越来越多的边缘学科所包围。无论哪一所院校以何种学科的方式归划设计教育的定位,技术与艺术的课程比重安排孰轻孰重,设计教育在今天面临的是信息交互时代的观念创新,专业技术成为实现其整合力、创造力的基本技能。跨越专业的交流与沟通是一名具有设计综合能力的学生应有的视野,而灵活应用多个专业或学科的知识,实现创造性价值是设计教育育人的最终目标。因此,今天的“跨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认识论角度的“恍然大悟”呈现了积极包容的心胸,因为设计本无界,教育更无边。


美术报 设计 00012 何“界”之有 2011-03-19 nw.D1000FFN_20110319_3-00012 2 2011年03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