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油画

莫兰迪,安于有限

□梅放

  关于乔治·莫兰迪,其生平介绍并不多。生于意大利波洛尼亚,几乎没有离开过故乡,终身未娶,父母过世后由三个未婚的妹妹照顾,过着如隐士般的生活。因此也被称为僧侣画家。与同时代的画家相比,这样的生活是单调甚至是乏味的,但正是这样的生活让画家终其一生专注于自己的心灵。

  1964年,当他去世时,莫兰迪被普遍认为是同代画家中的杰出者。然而他的画作却没有明显的宏大性。莫兰迪曾经说过:“我本质上就是一位专画静物构成的画家,我的画作交流的是宁静和私密感。我最看重的,是情绪。”莫兰迪的画是“简单”的,记得有朋友给我说过,她说曾经有位学画的学生告诉他,莫兰迪的静物画就像是刚学画的考生失败的静物练习,我们都很惊讶于这样的认识。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莫兰迪的画只是一堆单调的瓶瓶罐罐,木讷而无生气。但这样的想法只是来自于对其作品表面的认识,这些看似简单的静物,其实是画家故意放弃了“形”这一束缚,而选择用色彩的微妙变化表达丰富的内心情感,内敛而有东方意味。

  巴尔蒂斯曾这样评价:“莫兰迪无疑是最接近中国绘画的欧洲画家了,他把笔墨减省到极点!他的绘画别有境界,在观念上同中国艺术一致。他不满足表现看到的世界,而是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感情。”

  在意大利语中,“静物绘画”用名词“naturamorta”表示,它的意思是“死掉的自然”。这样的词让人不免想到某种有限性。“我从来过的都是一种非常安静而隐退的生活……我唯一希望的东西是获得平和安静,以便工作”,在莫兰迪看来,自身生活的局限性正是自己创作的基本条件。在如此“极简”之前,莫兰迪曾沉迷于印象主义,塞尚的静物和风景,沉迷于立体主义。在经过漫长的探寻之后,画家归于平静,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并坚定地走下去。单纯的生活使得莫兰迪突破了事物本身的限制,画面色彩极富感染力——他非常喜欢调和后的中间灰色,这些绝妙的灰色极具诱惑力,灰绿、灰蓝、灰赭,穿插的淡紫红,灰白,以及无法言说的蓝,使得画面古朴雅致,张弛有度,熠熠生辉,但一切最终都归于美妙的宁静。如此静谧的效果,不仅仅是画家高雅修养的体现,也折射出了莫兰迪淡泊的内心世界。正所谓忘掉别人,成为自己。

  中国传统画论中有“人品即画品,画品即人品”的思想,一件作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呈现,更是画家心境的折射,是画家日常生活、品味修养的流露。莫兰迪严格地控制着自己的生活,以便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去长久地观察身边的景致和器物。他常以系列的方式绘画,对静物、光线、布景、尺寸进行细小的改动,寻找新的平衡。Holland Cotter曾在杂志上撰文说,“集诗人与画家的角色于一身的例子很多。莫兰迪就是真正的画家诗人。”既然是诗人,那么看他的画就急不得。他的作品安静,色彩微妙却也能带来极大的快感。母题的局限性并没有禁锢住画家感性的探索,而是把它带入一个深思的境界,在此,画家的态度是虔诚的,情绪是饱满的,感受是新鲜的。莫兰迪一直在缓和的状态中进行创作,寂寞而又空灵,他的作品是他轻松呼吸的心境。

  莫兰迪,一辈子画瓶瓶罐罐的画家,在有限的生活中把平静的一生献给艺术。他的作品隐秘深邃,平淡中散发出诗意,透出宁静而淡泊的人生境界。他的时间,是静止的,凝固的,无前无后,无始无终。


美术报 油画 00012 莫兰迪,安于有限 2011-07-16 2026947 2 2011年07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