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视点

批评不兴,恶俗不止

■本报记者 蔡树农

  曾在航空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提及当年梁启超当着众多宾客为他的门生徐志摩和新娘陆小曼即兴发表的证婚词,把这对新婚夫妇骂得粉头冒汗、玉面失色。但徐志摩、陆小曼当场不敢动怒,事后也并未听说过要讨伐绝交什么的。民国时期类似稀奇古怪的逸事真是见怪不怪,细究之,除了受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中国文化固有的宽厚、敬畏、自持是否发挥了更大作用不得而知。

  前些时,北京机场偶遇中国美院原国画系主任童中焘,又聊起美术书法界诸多“恶俗”之现象,总算书生到家的他忍不住坦言:碍于大环境不良之风的盛行,我们这些人的呼吁发难已经不能改变现状了,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到了实在看不下去的时候站出来说几句话,有没有用?没有用。

  没用。假如我们的批评不能落实到具体的人、事,所有华丽的、愤慨的词藻形同虚设,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假如我们的批评家队伍还潜伏着见风使舵、投井下石、有奶便是娘的批评家,则批评、的危险游戏更不好玩了。

  杭州《都市快报》首席评论员徐迅雷最近出了一本书《这个世界的魂》,这个世界的魂就是批评。徐迅雷每天至少写一篇很有分量的“批评”,为了一篇五六分钟读完的“批评”,他每天花10个小时读书上网,住杭州10年时间才游了两次西湖。批评家不好做,批评家应该是“才子”加“点子”加“胆子”加“傻子”的“杂交胎”。不关心政治时事民生,没有担当,没有赴汤蹈火的勇气,没有一以贯之操守的批评家是投机分子,他们的批评文字经不起“集结”看,他们的“堕落”会使大家对批评失去希望。人类是需要牺牲精神的。美术书法批评的工作者们,你们准备好牺牲了吗?

  批评为了谁?批评不兴,恶俗不止。


美术报 视点 00005 批评不兴,恶俗不止 2011-08-06 美术报2011-08-0600008 2 2011年08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