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视点

“文艺创作十大恶俗”现象感想

■斯舜威

  《人民日报》载文批评了“文艺创作十大恶俗”现象,读了之后有痛快淋漓之感,同时引发了深深的思考。应该说,这些现象确实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上这些可能仅仅是表象,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可能远不止这些,问题的实质要严重得多。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是史无前例、举世瞩目的,但这无法遮掩在文艺领域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后果是相当严重的。经济建设可能搞突击,通过多少年努力实现大发展、大跨越,而文化建设、文艺事业却有着自身的规律,需要长期积累、世代传承。实现民族复兴,最后的落脚点体现在文化上。如果一个时代没有形成辉煌的文化,一切浮华都将失去支撑点。

  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们是到了严肃认真地面对文艺创作恶俗现象、并努力克服的时候。

  这“十大恶俗”,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有千丝万缕关联的。比如,为何“回避崇高”?根子是理想宗旨观念的迷失、信仰支柱的迷失。之所以会失去“理想宗旨”,一方面是出于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反感,一方面是出于对商品经济浪潮滚滚而来的迷茫。也就是说,原有的“信仰支柱”塌陷了,新的“精神支柱”又尚未确立。紧接着便是“情感缺失”,金钱高于一切,将一切看淡、看穿、看厌。试想,一个从艺者一旦失去理想、缺乏情感,做一个普通人尚且不合格,哪里还谈得上“艺术家”?然而,又受到明星走穴赚大钱、书画暴涨赚大钱等艺术家赚钱神话的刺激,也受到社会上各种各样暴发户的刺激,千方百计要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赚钱暴富,“以量代质、近亲繁殖、跟风炒作、权力寻租、解构经典、闭门造车、技术崇拜”等等,都是由此而催生出来的怪胎。

  平心而论,之所以出现这种不堪的现状,我们一味责怪艺术家,是有失公允的。一则这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与三聚氰胺、假冒达芬奇家具等等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使要治理,也需“综合治理”,单单就文艺而文艺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二是始作俑者,可能恰恰是“政绩工程”。一些地方的官员,不懂文艺,却又动不动要文艺为经济建设服务,从以前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现在不管什么都套上“文化园区”,都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对文化、文艺的伤害是很大的。“文艺为经济服务”和“文艺为政治服务”,是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都是对文艺的误解和不尊重。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要重视文艺界存在的种种问题,既用不着讳疾忌医,也用不着大惊小怪、惊慌失措。就如同经济问题需要治理,过热了就加息、提高银行准备金率、打压楼市;过冷了就减息、降低银行准备金率、乃至发放几万亿货币。文艺界的恶俗问题,也需要下重药、猛药予以治一治。通过治理,方向对头了,发展是大趋势、硬道理。


美术报 视点 00003 “文艺创作十大恶俗”现象感想 2011-08-06 2095478 2 2011年08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