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80版:画家

执守与拓展

  从萌发于国立艺术院的“新木刻”的强劲先声,到新中国版画系的创立,直至新时期环境下的涅槃重生,中国美术学院的版画之路始终洋溢着一种深沉雄健的独特气质和学术品质,并体现在了教学、创作、研究的方方面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

  对于“新兴木刻”运动以降的艺术现实主义精神的深刻把握,不仅铸就了以“二张二赵”为代表的一大批现实主义版画经典,并由重新集结至学院的韩黎坤、王公懿、邬继德、李以泰、朱维明等人的薪火相承,成为了新时期学院版画创作的一种主流。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切入历史与现实的当下,以现实主义传统重写今日生活,体现出了作者对于历史和当下社会生活及文化状态上的认真思考。在今天,这种精神更多地呈现为一种文化的态度而非作品的风格——无论是对于“重大历史文化题材创作”、“与时代同行·最前线”等创作活动的普遍投入,还是版画系教师个人的艺术探索,都深深地融入在了版画系的血液之中。

  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有关版画本体语言的强调,曾经极大地推动了版画教学创作的新思考和新实践。以张远帆、陈海燕为代表的新一代版画系教师,却以清醒的意识早早地跃出了对于技法语言的单纯迷恋。他们把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融于个人化的图式语言,表现出了对于社会生活和精神生存状态的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干预意识。

  事实上,经过了80年代“第二次启蒙”的思想洗礼,得益于目前工作室格局下的多元发展,版画系的教学与研究始终面对着因机械制作与手工技艺交织而生的版画深处的本质问题,从“版种选修”到“数字图形”,版画系活跃的学术气氛与研究创作,也始终带有着一种本然的、更为趋近“现代性”的观念意识与参与意识,这不仅促成了王公懿、梁铨等人在创作题材与创作手段上的积极转向,也同时培养与造就了一大批在日后的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建树颇丰的年轻艺术家。而以1996年“西湖印象——当代中国套色版画的复兴”展览在大英博物馆的成功举办为标志,在媒体开放的新时期,跨国境、跨语境的交流与碰撞进一步促进着新时期版画对于版画民族化与本土化的主动强调——无论是版画系教师于其自身文化属性所普遍拥有的清醒认识和理性判断,还是具有广泛影响的“紫竹斋”的当代研究。面对着深厚的自身积淀与全新的历史境遇,得益于版画新媒介与传统印刷技艺间的两端深入和良好互动,新时期的版画系融国际视野与本土立场于一体,展开着全新而富有意义的学术思考和文化实践。


美术报 画家 00080 执守与拓展 2011-09-10 美术报2011-09-1000012 2 2011年09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