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76版:画家

文章导航

播撒的火种

  进步的艺术,永远代表着时代的最强音,而诞生于国立艺专的“新兴木刻”的火种,也永远不会被反动政府的高压所熄灭。来自国立艺专的进步学生们,从此投入到社会的巨大熔炉,展开了更为波澜壮阔的“为人生而艺术”的生命历程。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彦涵等进步学生纷纷奔赴延安,以手中的木刻刀为武器,在陕甘宁边区展开了更具活力的版画创作与教学活动。其中,原国立艺专学生力群还担任了“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陕甘宁分会”的执委,王朝闻被选为候补执委。1938年1月,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原国立艺专学生胡一川、陈铁耕任美术系教员。同年10月,以“研究木刻技术、提高理论修养、推动木刻运动”为宗旨的鲁艺木刻团成立,胡一川出任团长,陈铁耕、彦涵、罗工柳等原国立艺专学生随后陆续加入。他们积极举办版画展览,宣传发动群众参加和支持抗战,为繁荣抗战文艺、发展和宣传延安木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938年6月,领导全国木刻艺术运动的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简称“全木协”)在武汉成立,原国立艺术院学生卢鸿基、力群被推选为协会常务理事,胡一川、罗工柳任协会理事。

  另一方面,苦难的社会现实同时迫使着国立艺专的师生们走出“象牙之塔”,不断地运用自己创作的版画作品表达与民众共甘苦、与民族共存亡的时代之声。1937年11月,随着日本侵略军在杭州湾的登陆,国立杭州艺专奉令西迁。1938年春,国立杭州、北平两艺专在湖南沅陵合并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在合并后的国立艺专,师生们随即成立了“木刻研究班”并编印出版了《抗敌木刻画集》。这一年的6月,国立艺专曾专门设立了木刻组,招生7人,只是因为木刻教师的缺乏而被迫夭折。同年8月13日,时任校长滕固先生率领师生举办“抗敌宣传艺术展”,在展览中显得尤为突出的版画作品,被编辑为《国立艺专抗敌木刻选第1集——纪念“八·一三”一周年》出版。其间,艺专师生还积极举办展览、义卖木刻作品以支持抗战。

  1940年,“国立艺专木刻研究会”成立,研究会制定会章,每周举行座谈会观摩作品,该会成员和其他作者创作的100余幅木刻作品,参加了当时的“劳军美展”,引起轰动。1941年,“中国木刻研究会国立艺专委员支会”成立。在极其艰苦的动荡跋涉中,国立艺专的师生们就是这样努力坚持着版画的创作。

  1941年底至1942年初,“渝延木刻联展”举行,来自延安的校友胡一川、陈铁耕、罗工柳、力群、彦涵的木刻作品,得以在重庆与母校的师生相聚。

  1945年,8年抗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依据国民政府教育部“该校(国立艺专)永久地址,业经决定迁设杭州”的指示,全体师生复员杭州。1946年10月,国立艺专正式开学上课,唐英伟出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副教授并兼任出版组主任,负责学校木刻科课程的教学。次年,宋秉恒来校任教,和唐英伟一起为学生开设木刻选修课程。

  同时,原国立艺专学生李根翔、冯启唐(白凡)于1946年的冬天,负责协助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在杭州举办了“抗战八年木刻展览”;1948年初,原国立艺专学生裘燮堂和萧传经负责主持了“中华全国第一届木刻展览”在杭州民众教育馆的举办。而包括了吴正伦(凡)等校内各专业系学生的“国立艺专木刻研究会”的成员们,则一边坚持版画活动,一边积极会同校内的其他进步人士参加民主运动,迎接即将到来的杭州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


美术报 画家 00076 播撒的火种 2011-09-10 美术报2011-09-1000013 2 2011年09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