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58版:油画

艺术访谈

对话王羽天

  借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王羽天12月18日在西溪艺得美术馆举办个展“静界”之机,本报记者联合艺得美术馆采访了王教授,就其个人艺术追求和对当前美术市场、美术教育谈了他的看法。

  一

  问:您这次主题个展的20多件作品包含了1991年以来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和精品,您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创作风格的?

  王:我一直很喜欢古典美,所以在我的画作里始终贯穿对古典精神的追求。在我艺术生涯的各个时期,我会通过形式上的改变让作品产生新的效果,但是对古典美的本质追求是不会改变的。前些年有段时间我对现代主义感兴趣,就画了一批极简风格的作品;近两年是在尝试用点的笔触来形成色彩的整体感;以后我可能会在材料上有所变化,使得画面更复杂、更丰富些。

  问:从本次参展的作品《扇子和荔枝》这幅画中能感受到一种理性的思想。

  王:是的,完全感性的东西是不可靠的。如果一幅画的内在结构不明确,是不能称为好作品的。怎样调整好感性和理性的关系是我想要做的。《扇子和荔枝》这张画对我意义很大,实际上就是从这张画开始我在往回调整,我希望我既能把物体质感表现出来,又能使整张画面有结构感——画面的颜色、物体的造型和摆放都是我经过精心设计的。例如桌布的褶皱向着画面的视觉中心聚焦,折扇、栀子花、小玻璃盘进行的排列形成主要的构图线,我想通过这些物体之间符合美的准则的布局营造一种本质的秩序感、和谐感。

  问:您近两年在尝试用色彩并置的点来作画,这种方法是印象派用的特别多吗?

  王:印象派有。有个意大利画家塞卡提尼是这样画的——他的画面是用点堆积出来的,感觉很厚实。还有一个是毕沙罗,也是我近几年特别喜欢的画家。毕沙罗的画里就有理性的结构,而且他的画面也很有厚实感。我受他启发很大,这几年也在这样地画。

  问:我们能感受到您画里那种宁静、和谐的感觉。也感觉到您是以一种很平和的心态在作画。在今天这样浮躁不安的社会里您是如何静下心来作画的?

  王:我想保持这种平和心态最大的原因是和我的爱好有关。这么多年下来,我喜欢的东西一直都很明确,没什么变动性。我觉得不管是传统艺术还是现代艺术,都和“真”有关,艺术家只有投入真情实感,画出来的东西才能感动。之前我也曾想探索一下新的绘画风格或者是去做影像、装置之类的新艺术,但是最后发现那不是我真正喜欢的,所以还是回到了自己的一贯风格。至于面对你刚才的问题,我觉得就是要做自己喜欢做的、做到真实。没有“真”这个前提,就谈不上善或美。

  问:那么真善美就是作品要表达出的主题吗?

  王:它不一定是主题,但是必须要体现出来,任何主题都是可以的。我指的真是真实,就是指艺术家直面本真的自己,所想的就是他所看到的和所感受的,而不是为了市场的需要去作画。“真实”是一个艺术家最可贵也最值得保持的秉性,我们看到在艺术史上就有些画家可能并不聪明,但是他很真实,也成为了艺术大师。

  问:艺术家除了要用本源性的东西来创作以外,还要植入艺术家的追求。像您作品中的“宁静”感就比较特别。

  王:这和我的家庭和我长期在南方生活有关。北方的那种粗犷在我画里是没有的,我的画很细腻。还有就是我也喜欢宋代的工笔花鸟画,很有结构性,我的理性也有一部分是出于此。我画画一定要考虑画面的结构和造型:造型必需要有连贯性,形和形之间要有结构感。

  二

  问:这些年来您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从不随波逐流,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一辈的艺术家会以市场价值作为参照标准来设计自己的创作风格,您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王:我觉得现在的年轻学生处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很不容易。他们需要生存,所以很难抵制住物质社会的诱惑,就会跟着市场走。长此下去,想要在艺术上有成就是很难的。这很大程度上是社会造成的,责任并不全然在于他们。我也会在课堂上提点我的学生,但是我个人力量有限,无法和整个大社会相抗衡。

  问:从当初以学生的身份在美院学习,到后来以老师的身份参与到美院的教育事业中,您对当今中国的油画教育有何感触与期待?

  王:我作为教师当然希望我的学生能有一番作为。不过就像刚才说的,这一点很难达到。当年我读书的时候,感觉美院师生情谊很浓。但是现在师生关系越来越疏远,整个学校也少了专业的氛围,感觉太社会化。我觉得学校里应该教传统的古典油画,现代艺术是要学了传统以后再去创新,不适合让没有足够传统功底的学生直接去创新。中国的油画教育这么发展下去是好是坏还是得由后人来评判。不过中国现在是发展最好的时候,我也希望我的学生也可以把握住这个难得的时机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问:有一种说法是:“中国油画最贴近传统的时代已经到来”,您对此持何态度?

  王:你指的传统如果是艺术史上的传统的话,我就觉得这种情况很好。我们经历了现代、后现代主义,将来还是会重回传统的,我是这么相信的。如果我们能在传统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再把它做成自己的语言,中国油画是会有很大发展的。

  问:是的,一种呼声是现代艺术虽然势头很强劲,但是肯定会慢慢减弱。架上绘画虽然处于弱势,但是重建油画的曙光在望。

  王:我当然是非常希望这一天能很快到来。就我本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画出好的作品,也希望周边的一批人也能这样做。任何一个时代,艺术家个体都无法孤军奋战,一定要形成团体(流派)来共同努力。


美术报 油画 00058 对话王羽天 2011-12-24 2257658 2 2011年12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