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太极之门
顾玉如太极书法展在平湖博物馆举办
本报平湖讯 壹如 太极拳与书法,同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太极拳与书法的融合,形成独特的“顾玉如太极书法”。
“太极”二字,用中国唐代孔颖达的话,说是“天地未分前混而为一的元气”。太极元气里有阴与阳两个方面,宇宙万物由阴阳相互运动演化而来。阴阳关系乃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思想。太极拳,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拳种,它实质是一种阴阳拳,包含变化着的上与下、高与低、进与退、呼与吸、实与虚、放与收、快与慢、刚与柔……而这些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通过在太极拳打练中连绵不断的圆圈显示出来。这样的太极拳运动变化称为人体圆圈艺术。书法,或凝重健美,或潇洒飘逸,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几千年来,已是一种非常成熟的纸墨线条艺术。“顾玉如太极书法”是圆圈艺术与线条艺术的巧妙结合,是把圆圈艺术融入线条艺术的线圈艺术。
“顾玉如太极书法”作品创作的理论原则与基本特点:1、字体中正。太极拳打练,要求心静如水,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放松自然。所以,太极书法字体要中正稳健,必须充分体现太极人的良好心态和踏实人品。2、笔画圆润。太极拳的演练,实际上是圆圈在空间的运动和变化。因此,太极书法在笔画上力求走圆形,逢“口”书写要圆,一般的笔画要尽量围绕圆转,很少走直线,字体浑然一圆。3、字形行云流水。太极拳的运动,动作连绵而无折断。在太极书法上尽量避免一顿一挫现象,线条相对光滑弯曲,笔画之间力求相连相随,以柔至上,柔中见刚,柔中见力。4、书写相对缓慢。太极拳作为内家拳总体上属于柔、慢之拳。太极功夫在于柔中之刚,以柔克刚。太极拳在用意前提下的缠丝运动显现出来的是相对慢速的圆转运动,在柔慢的运动中气到力到。所以,太极书法的书写速度是快慢相间的,以慢为主快为辅,应用太极拳的缠丝方法,气贯毛笔,与众不同的功夫字跃然纸上,作品具有一定的太极信息。5、曲折变化,按字发挥。在符合太极拳拳理的前提下,字体写法和布局不受限制自由创新、创作、千变万化,有度狂放,章法取有与无之间,注入某些非理性元素。6、书、拳、意合一。书之法、拳之理、字之意三者统一于作品。这是书法,这是太极拳,这是自然、社会与人的道理,集三要素于一体,合大道理、小道理于一纸,既追求艺术美感又有别于传统书法。7、真、草、隶、篆、象形诸体相容。根据书写需要和太极拳的变化运动,采取各种字体交叉,非楷非草非篆,自由独特美观大气。8、书写时竖中添横。太极拳行实步时,脚掌踏实、抓地扎根,在字体中竖书结束时以一小横示之,呈脚踏实地、身体沉稳之意。9、书写时横中加竖。太极拳运动中包含许许多多立掌、推掌、托掌、勾手、冲拳、砸拳、勾拳、蹬一根……在字体中横书结束时以一小竖示之,意到力到,形象生动。10、逢“人”字形或单人旁、双人旁等,书写成或左或右的太极弓步,体现太极拳运动中的身体四肢似曲非曲、强调放长但又没有全部伸直。这样的构思与制作,实现太极拳运动在书法作品中,反过来线条艺术在书法太极(书写过程)中,太极拳与书法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顾玉如太极书法”作品创作的理论要点可简缩成正、圆、绵、缓、放、合、容、扎、推、弓10个字。这一理论,对这一奇特文化将起到指导与框定的作用。
记者手记
1月15日,顾玉如太极书法展在浙江平湖市博物馆举行,原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蒋建东等出席。参观展览后,书法、武术界相关人士就顾玉如太极书法展开了热烈探讨,有好说好,有差说差,坦诚相见,是一次真正有批语意味的书法座谈会,宾主心情舒畅。
蔡树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