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7版:篆刻

文章导航

木印浅识

□蔡履平

  在我国传统的文化遗产中,篆刻艺术历史悠久,形式独特,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印初步形成,战国秦汉金属印的流行以及包括晶玉牙角印广泛应用,使得印章材质多姿多彩,各臻其美。

  印材中,木印也有它的一定地位。“木印有记录的1932年,在朝鲜平壤西南的贞柏里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乐浪太守椽光之印”、“臣光”木制两面印。1973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西汉十号墓,掘出一面为“张偃”、一面为“张伯”的木制穿带印。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地也出土了“妾辛追”木印,惜已损毁。”这是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先生对木印考据的一段文章,童先生自己收藏的汉代木制穿带式官印“县三老印”和“臣延广”双面白文印,品质完好,通体乌黑发亮,边角挺直,木制坚硬,木纹清晰,童先生在初得此印时,让他“着实高兴了多天”。

  因此木制印不仅是普通百姓用于私人名章以外,亦成为宫廷用章,在国内,据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妾辛追”为最早。

  宋元以后,印章逐渐被文人雅士所钟爱,清代篆刻家杨龙石、谢梅石、胡菊邻、陈师曾等都曾有一些木制佳刻流传于世,清代陈克恕《篆刻针度》对木印专门有所描述:“刻木印易于牙印,朱文不减牙印,白文板而乏神。可入印的名贵木制有:紫檀木、鸡翅木、乌木、红木、黄杨木,以檀香木最著名,旧时把沉香木、檀香木、樟木统称为‘香木印’。明清代木印颇堪赏玩收藏,只是现已稀世罕有。”

  我在对陶瓷印研究创作之余,近年来对木质印章的雕钮、篆刻逐渐发生浓厚的兴趣,两年中,利用边角废料、旧木家具残料,制作了近百件名贵木材的篆刻作品,当中也专门请教了中国印学博物馆吴莹馆长及朱恒吉、林乾良老师,给予了木印篆刻印面效果方面的指导与探讨,在此深表谢意!


美术报 篆刻 00027 木印浅识 2012-02-11 美术报2012-02-1100009 2 2012年02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