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副刊

祖父陆章甫的求学经历

■陆公望(浙江杭州)

  陆章甫老先生何许人也,可能不少读者并不熟悉。他乃是当代已故中国美术学院资深的艺术教育家陆抑非先生之先父。陆章甫(1884年生)与陆抑非同属猴,相差24岁,常熟籍人。

  我大学毕后第二年即1959年由天津回上海过春节,全家六口除了祖父、父母外,还有我们兄妹3人,团聚在上海的旧居,过了一个十分高兴的年,年初经我向父母亲建议拍张合家欢。祖父那年已76岁高龄,并有顽疾在身,父母亲尚健,由我们兄妹3人陪同下,赴住所不远的蝶来照相馆照了一张合家团圆照片,祖父、父母均十分高兴。节后我仍回天津学校教书。照片印出后,祖父在照片贴纸背面写了一段短文,我一直珍藏到至今。

  我记得那次吃过年夜饭之后,祖父同我谈谈往事,讲他当时求学的一些鲜为人知及有趣的事情,讲一些上海震旦学院的轶闻。上海震旦学院于1903年由马相伯先生创办,当时旧校舍先借用上海徐家汇老天文台的余屋,并自建三层楼房一所,后来院址坐落在当时上海法租界吕班路(重庆南路)南端,解放后已改为上海第二医学院。

  徐家汇的学校上层为宿舍,中层为教室,下层为饭厅,最初开设英法文各三班。据先祖父说他于1904年秋季考入英文第三班时年仅20岁,从家乡常熟只身赴沪读书上了新式大学,确实富有一种维新向上求民主进步思潮之表现。我为之肃然起敬!尤使我十分敬佩的是:他老人家讲到马氏主张因陋就简,勤俭办学;校务多由学生担任,养成自治风气。

  除法文班、英文头两班和数学等课程由神父教外。英文三班即由头班学生张元济(即张菊生)和沈步洲两人任教,另有头班学生邵仲辉(邵力子),项伟臣(即项骧)、叶仲裕等分任校务干事。为节约开支,校工仅一名门房另一名摇铃兼杂差,加上炊事数人而已,每星期六晚上有擅长音乐的神父教大家唱歌。马相伯老先生还在星期日给学生讲演时事或一些当今学术观点动向,讲得生动,旁征博引,启发学生努力向前。听了马院长的每一次讲演都是回味无穷,在幽默风趣的谈笑中度过了星期天的半日闲情,因此学生十分欢迎。

  马氏谈到:“我们中国是一个古老守旧贫穷落后的国家,必须急起直追迎头赶上,方可挽回当今颓势,同时号召人人觉悟,振作起来,进行彻底改革。我们建设不可效法欧美,他们已很发达,浪费不在乎,我们无此财力,借债还要还债而且条件苛刻,好处得不到且主权已丧失。祖父讲到此时也十分激动地跟我说:中国共产党在毛主席领导下可以做到“夜不闭门,路不拾遗”良好的社会风尚下建设新中国,处处欣欣向荣,鼓励我们年轻人爱国向上,为祖国效劳;不少老的知识分子、科学家均从海外归来,如第一批学部委员。人心所向,共产党领导有方。因此,他写了不少短文和诗稿刊登在上海文史馆的刊物上。

  祖父陆章甫于辛亥革命前夕已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发起的同盟会,并和于右任、邵力子为同一宿舍,后来跟随马相伯一起创办复旦大学。创办复旦学院大学其意是不同于震旦学院,脱离由法国人所控制的震旦而由中国人独立组建。邵力子一直与共产党关系很密切,不再详述了。解放后在1956年由邵力子老同学推荐并由上海陈毅市长签发的聘书,祖父为上海市文史馆的早期馆员之一。

  再补充一点,我先父陆抑非在家乡上新型小学求学期间已经结识我曾祖父陆仲仁的挚友李西山老先生,李西山与曾祖均为前清秀才,住在老宅前后辛巷。先父13岁曾师从李西山先生,由于李西山家富藏明清书画且精通诗词先父称他为启蒙老师,此与先父以后从事中国书画之渊源有直接关连的。

  上述零星记载藉以纪念先父陆抑非诞辰104周年,以飨读者。


美术报 副刊 00020 祖父陆章甫的求学经历 2012-03-31 2383470 2 2012年03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