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视点

创作历史:
经典绘画手稿展现新中国油画辉煌

  本报讯北京讯 刘晓琳 林岗的《井冈山会师》,肖峰、宋韧的《白求恩》,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孙滋溪的《天安门前》……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以毛泽东时代的历史为创作主题,它们代表了“新中国”时期辉煌的艺术成就,并在中国文学和美术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3月22日,在北京798艺术区的Hadrien de Montferrand画廊里,展出了一系列这些经典作品的珍贵手稿,向观众讲述这些经典艺术作品的创作历程和它们背后的故事。参展艺术家包括蔡亮、董希文、靳之林、林岗、全山石、任梦璋、孙滋溪、宋韧、肖峰、尹戎生、詹建俊、钟涵等新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油画艺术家。

  其中,油画作品《白求恩》是中国美术学院前院长、著名油画家肖峰与他的夫人宋韧的创作,而此次展览则展出了此件作品的手稿,他特地从杭州赶到北京参加展览,并向记者介绍了作品背后的故事:“我曾经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迫害,住了四五年医院,不能吃不能动,靠葡萄糖维持活过来,很感激救我的那些医生,现在想想他们就像白求恩一样,加上过去的战争年代跟着部队看到医务人员抢救伤员,综合起来考虑就画了这一幅画。这一件手稿是躺在床上不能动,在被窝里一点点地画出来的手稿,我爱人那时候能动,我不能下床,那时候我们一起画了几年才画出来,表达了我们一种心情。没想到出版社很重视,出版了,后来小学课本上也用了,挂图上也用,对我们有很大的鼓励。在那样的背景下从画中不仅画出了画,也把人的意志坚强起来了。白求恩的精神也鼓舞着我们。”

  肖峰还谈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油画艺术家们创作的特点,他说以前的艺术家们创作都是一心一意表现的欲望,反映斗争、生活的欲望,不会想到要拿多少钱,得到多少名,得到多少利,就如十月怀胎一样日积月累地绘画,这种心情并非是勉强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表达。


美术报 视点 00002 创作历史:
经典绘画手稿展现新中国油画辉煌
2012-03-31 美术报2012-03-3100009 2 2012年03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