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阅读

前言后语

何况西湖 还有这个有西湖的城市

——读焦小健《隐性的湖》

  一个人和一个人的城市,一个人和一个人的湖,一个人和一个人自己的生活。油画家焦小健素描集《隐性的湖》,实际上是一本说给自己听的自传,不管是文字还是绘画,都是以淡淡的方式娓娓道来,这本自传就是画家焦小健“1995年至2005年间对这个城市的素描”。

  文字是第二人称,有一个不属于自己的自己或者是内心深处的自己自言自语,自己和这个城市的记忆,自己和这个湖的记忆,自己和自己生活的记忆。绘画是第一人称,但这个“我”总躲在背后,躲在画家自己的生活中,与别人无关,看你是否拥有画家一样细腻的内心去感知它。假如你有画家一样宁静和细腻的心,你就会与画家一起,去感受你仿佛熟悉其实并不熟悉的城市;经常走过或者谈论,但并没有融进自己内心的湖;还有一直属于自己,但并没有真正去体验的生活。

  放寒假前,在学校图书馆看到这本《隐性的湖》,象牙白有点颗粒状特种纸,封面一张室内家居的素描,安静得可以让翻阅者感觉到晚风吹动窗帘。12开方开本,设计之雅致,让图书馆贴在书脊上的标签显得多余而不入调。正是设计者的精心和画家的挑剔,使这本《隐性的湖》书本身成为一件艺术品,让读者可以感受翻阅的舒适和传统纸质媒材的诱人。可惜图书馆的藏书由于借阅者的流量,这本象牙白的画册显得有点脏,作为读者,我会努力想象干干净净时书的安详。虽然在一个学校工作,因为不在一个校区,也不是同一个专业,因此对这位师辈作者并不熟悉。“77、78届”的前辈高人,对于1990年代初在南山路上学读书的我等晚辈来说,充满着无限的好奇,总是有意无意地注意展览上他们画风的变化和校园里行色匆匆或者慢悠悠的身影,章晓明老师笔下西湖边断桥上那片橘黄色发暗而又响亮的天空,还有这次无意间在图书馆画册上,看到焦小健老师10年素描的宁静。有时仿佛不是绘画本身,不是一张画面的意义,是时间以绘画的方式停顿,成为有审美选择的记忆,正是这种让人仿佛感知到的可为或者可不为的选择,流露着画家的知识分子意识,让人心生敬意!确实,学院有很多并不是那么显山露水的前辈,有时在南山路碰到,知道对方并不认识自己,也会有一种莫名的欲望,打声招呼,喊一声“某某老师好”,以表达内心深处的尊敬!并因为他们的存在,而让我们感到学院的光荣。

  开学初,由于一起评卷,在象山校区碰到焦小健老师,其实,想象得到干净的画册应该更加吸引人,还有师辈画家那份时间的厚度,让我打破不熟悉的矜持,鼓起勇气,表达在图书馆看到他素描集的喜欢!是否可以获赠?当然也会介绍一下自己,是哪年毕业的以及现在的情况。焦小健老师穿着呢料的披风,围巾在领口塞得很严实,评完一天卷,正准备搭同事的车回家,客气地停下来,略带微笑地说:“当然可以,怎么给你?或者放在一个地方你去取?”我说就放在你们油画系办公室吧,我下周去取。拿到画册时,扉页有焦小健老师的签名:“王犁画友雅正,焦小健。”还夹着一张小纸片,交代这是要给我的,一丝不苟文质彬彬!我认真地把这张有签名的小纸片用双面胶贴在画册的勒口,以存纪念。晚上我短信告诉“收到画册,真是因为喜欢,才冒然索取”并表达自己的谢意,回复说5月份在北京有个画展,会出本新画集,假如喜欢还可以赠予。嗨!真是陡峭春寒里的温暖。

  这几年一直有世界变小的欢呼或者危机,我认为这个世界永远很大,是我们因为享受快速和便捷,使我们无暇感知这个世界的精致;是我们对待世界的情感变得粗糙了,让这个迷人的世界远离我们。《隐性的湖》让我们感觉到一个人的生活,只要用时间和内心去感触它,就是一个世界。景云村,也就是南山路一个平常的巷子,画家帮助我们记下1995年冬天雪落下沙沙的声音;繁忙的你回到家里,虽然刚放下公文包,脱下外套,把外套披挂在餐桌椅的靠背上,适宜地坐在餐桌前,感受厨房通道光线的变化,迎接夜幕的降临,这一刻你会发现自己与世界同在;甚至天天生活的卧室、客厅和书房,不同的时间都是不同的世界;以及熟悉的妻子,床沿、看书、询问、休闲、回头,冬日的她,夏日的她,专注或者放松,同一个人因为悉心体会和感触,就是自己不同时间不同思想的关键,看到她就会找到自己;何况西湖和还有这个有西湖的城市!

  画家还在《隐性的湖》里告诉我们:“绘画就是绘画,多一分其他作用,就少一分绘画本身。”世界就是这么简单,但仍然容易失去,画家就是用自己简单的方式呈现这个隐性的湖。


美术报 阅读 00019 何况西湖 还有这个有西湖的城市 2012-04-21 美术报2012-04-2100008;美术报2012-04-2100009;2384907 2 2012年04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