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副刊

谈笑间

旧文士 新青年

  唐吉慧浑身总透出一股清气,一股清新郁勃之气,那眼睛,明亮得令人不想教他。他年轻,他是幸运的。作为海派文化界新生的雅士,唐吉慧正在努力蜕变,成为一个合乎“古制”的文化人。

  白天,他守着一份写字楼的工作,行政经理做得轻车熟路,为的是经营好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计;艺事是需要滋养的,养见识、养圈子、养收藏。所以他得在下班后做很多事。治印是可以经营的,经营的利润用来购买藏品,老戏单、旧笺纸、书画印石、文人信札等等,但凡与旧上海文脉相关的人和事的遗存他都收。有时候运气也很好,今年7月为昆曲泰斗俞振飞诞辰110周年,吉慧编辑的《俞振飞书信选》将同时出版,书中收录俞振飞书信近200封,其中150多封俞振飞亲笔书信正是他书斋的珍藏,价值自非金钱可论。

  吉慧酷爱昆曲,在昆曲圈子里是个英俊小生,一声“姐姐!小生这厢有礼了”!足可震慑一众粉丝,其中不乏淑德靓女。他的新作散文集《旧时月色》描写文坛旧闻轶事,引经据典,笔调优雅。在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图书公司为他举办的交流会上,昆剧名伶蔡正仁等文化名流亲临助兴,席间谈笑风生,“小生”在笛师的伴奏下亲唱了一段昆曲,水磨音绵绵绕耳,令人仿佛回到了俞振飞先生饰演柳梦梅时的雅致风韵。

  然而,这些对吉慧来说,都只算是爱好。他视之为事业,决心为之付出一生的,是深情眷恋、经营了11个春秋的书法篆刻!现今,刚过而立之年的唐吉慧,担任了上海青年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在书画印艺术上引领他不断攀登的恩师,则是当今杰出的书画篆刻大师韩天衡先生。

  拜韩先生为师已经11个年头,秉笔奏刀的历程正好是由弱冠步入而立。泽及芳润,根正苗红,在大师的悉心指授下,吉慧由秦汉印入手,心追手摹,兼从唐人写经入手学习书法。韩老师课徒,向来因人施教,从不搞大一统,而是积极引导学生走个性化发展之路。吉慧文雅而有古风,对先秦古玺印心有灵犀;又喜好汉唐辞赋,对佛道禅理均能沉得下心去研修,故时日一久,他从唐人写经中体会沉静灵动,从先秦古玺中汲取古拙凝重,逐渐形成自己寓拙于巧,化古出新的典雅印风。

  印中求笔意灵动,书中有金石意趣,是文人治印作书追求的一种高境界。吉慧取法高古,得名师如沐春雨;又因他通晓网络技术,受韩老师委托负责打理“韩天衡书画篆刻艺术网”,可以第一时间获得老师艺术创作的最新灵感和成果信息;他还是百乐斋200多位师兄弟的交流中枢,故而眼界大开,得窥堂奥。

  看得多,又要不为老师的风格所桎梏至为难事。吉慧曾经很严肃地告诉笔者,老师的气场太强大了,每天看他的作品,他的形神便会不知不觉表现在自己的笔底刀刃之间,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既要被老师批评,又不利于自己风格面貌的成长,需要自己有相当强的“免疫力”。作为小师弟,在大师兄们面前常能得到关爱,孙慰祖、徐庆华等都将自己怎样学习韩师的方法,创自己风格的经验教训无私地传授给他,使他得以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不少文化名人读过《旧时月色》后,复请吉慧刻印,而以珍藏的文玩雅物易之,这可正中吉慧下怀。那些李叔同、沈雁冰、陆小曼、张大千的片纸只字,用过的笔砚长物,带给他无尽的遐想。他又在勾画着一轮旧时月色,将海派文化的掌故旧事成系列地奉献给今天时尚发达的新上海。


美术报 副刊 00017 旧文士 新青年 2012-04-21 美术报2012-04-2100008;2390775 2 2012年04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