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副刊

午后阳光

脚下的地毯

  在返乡的飞机上看见了一则关于阎肃老先生的访谈录,其中提及的关于《西游记》主题曲《路在何方》的创作过程,着实令人忍俊不禁,思来想去发觉其实无论何种创作都有其共通性,那便是体验。

  大学的青春乐章即将结束,然而我们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创作课程是难题之一。一直以来的学习使我认识到绘画的基础是可以分出个高下,靳尚谊老前辈也曾说过:“风格没有好坏,而水平有高低之分。”但涉及到创作,如何能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最好的发挥,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一直是我在思索的。说来惭愧,一直以来我十分在意他人的喜好,这说不上是谦逊,更多是信心的不足。人们在面对画作时都会有自身的判断,这些判断有褒有贬,爱憎都有其得当的理由,标准是非定性的,遭遇到这些,每每笑而附和,尊重所有意见。绘画者,大都腼腆怕羞,“美”这类大话经常避而不谈,而往往苦恼于“合适”与否。合适是一个谦抑的字眼,这一追求往往也体现于体验。

  过程是波折的,起初困扰我的是对于题材的选择,我想这是大多数人面对空白的画布画纸最先遇到的问题,我该画点什么?

  咱们这些人或许习惯了被人所“摆布”,无论静物人体,当然得解释,我并非否认人与人在面对同一对象必然产生的不同感觉,创造力仍然是清晰可辨的,这里提到的“摆布”无非是预先确定了的对象,限定了的素材。而今时今日,我如同脱了缰的野马,一通狂奔,精疲力竭,而又不知路在何方。起初在纸上胡乱描摹试图触发一些偶然的效果,无奈失败,而后又试图以纸上作品的形式描摹身旁的杂乱无章的瓶罐,期间运用到了色粉、茶水、透明胶布之类工具,并且翻看了马琳·杜马斯的画作,同时借鉴了些常玉对于物体描绘的方式,渐渐地可以绘制出较为完整的画面。但是瓶罐对于我并不能很好地成为一个传达情感的载体,逐渐我的视线回归到了人,我十分钦佩莫迪里阿尼的画作,那种神秘的出于人类自我省视的情感一直使我着迷。而之于我则渴望阐释一种单纯、纯粹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安静的,或夹杂着一丝不安,关乎于梦想,关乎于即将走向社会的这一代,就像婴儿即将脱离母体。所以我最终将婴儿作为了表达的载体,婴儿虽稚嫩、脆弱,但也最为纯粹,如同一块未雕琢的璞玉。继而延续了前期绘制瓶罐的手法,以线为主,画了一批《婴儿系列》。

  作品说不上成功,但是这一过程给我带来了很多始料未及的收获。这一过程应验了长辈们一直教导我们的话语“创作要放开自己的眼界,走进美术史,瞻仰自己喜爱的艺术大家,体验他们的作品,以其作品作为行走的拐杖,这会使你内心无比强大,当你渐行渐远,终当有一天你能松开这只拐杖,走出属于你的一片天地。”创作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停的失败和反复推敲,到之后的有所得,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就是体验。体验是自我绘画过程的体验,是对他人经验的借鉴,如同阎肃老人用脚点了点脚下的地毯,一句儿女的玩笑话,路就在脚下。


美术报 副刊 00016 脚下的地毯 2012-05-12 美术报2012-05-1200010;2315652 2 2012年05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