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3版:阅读

书游记

她们柔软的小台北

——虫虫的《跟我去台北》

  拿到虫虫和小蟹这本《跟我去台北》之前,我刚刚翻完了舒国治的《台北小吃札记》,舒国治对台北的评述仍在耳边——“虽然台北的房子住得如此不舒服,城市的先天根基也弄成像是弱肉强食之劣质,甚至大伙皆深知台北是一个让外地人很不喜欢旅游的城市,但它依然是教人最舒服的地方。因为人。”——“何以台北会孕育出这股温馨体贴?窃想与上世纪40年代末期太多的各省人士迁徙流离、避居台岛这一段历史深有关系。乃他们必然最思珍惜这份好不容易才或许暂时得有的安乐,一年一年过去,大伙原本的互相倚靠终而更累聚成一种叫人情味的东西。”

  如此,舒国治的台北在我的印象中,在我印象中是4个字,温馨体贴。我带着这4个字,在虫虫和小蟹的书中寻求印证。一翻开,眼睛首先扫到的是虫虫的几张人物画:卖圆子的慈祥老头,低着眼伸着手指罗列野葡萄汁的胖兄,70岁的用闽南语唱歌的快乐老爷爷。虫虫的画,正如她一向的画风,似乎有色有味有声音,人物呼之欲出,那些生动的细节,都在传达给我们,一个亲切的台北。

  再看下去,是一些富于稚趣的小插图,两个女孩的足迹,在每一章的开头都用水彩漫画的形式画出来。台北的风物,绿草如伏的阳明山,一树阿柏乐,都带来那个不太遥远的亚热带城市的独特气息。这个台北怎么如此温暖活泼呢? 它温暖得甚至像一个富于童话色彩的城市。这一点,舒国治没有说起……

  是的,这是虫虫的台北,所以她说出了别人没说到的。虫虫画的另一本书叫《跟我去香港》,窃以为,若说风味相投,台北对于虫虫,肯定是多于香港对于虫虫。香港新奇、有趣,虽也充满细节,但台北细节则更小、更暖,更可爱,我想,这是因为台北这座城市,与虫虫的某种“同质性”吧。

  而小蟹呢?细细把小蟹的文字看一遍,又发现,这又是一个新的台北。小蟹的台北,仿佛从银幕直接流进生活。这是她第二遍看台北,第一遍看的台北,是在各种各样的电影里。她看着那些电影里的布景,电影里的商店,电影里的风光,仿佛一路与熟人打着招呼,她心里估计一次次感慨吧:这就是“活的”台北啊。

  对于小蟹来说,台北在她的文字中,又不止是“亲切”二字了。而是情调上的共享,文化上的互动。我个人感觉,虫虫与台北互相认同的地方,是人情趣味;而小蟹与台北互相认同的地方,则是文化风采,她们的侧重点不同,甚至在同一个地点,同一个人物,映照到她们眼中,也是完全不同的侧面。而这些不同的侧面,正是这本书最有趣的地方,参差对照,层次多种,是两个呼之欲出的邻家小女子。

  当然,虫虫的画和小蟹的文字,造成的那两个台北,仍有叠加的地方,叠加之处,便在“柔软”二字,这两个小女生用柔软的内心去感受,再用柔软的笔致去表达,这本书传达出来的台北,真的要比舒国治的那个台北更柔软,虽然,在男人中,舒国治已经算得上足够柔软了。

  为了对照,特意到图书馆去,翻阅了很多关于台北的旅游书。翻完之后,更觉得《跟我去台北》的可爱。实话说,论“图文并茂”,这本书不是最“茂”的,论“信息量大”,这本书不是最“大”的,论“文采斐然”,这本书也不是最“斐”的。但这本书,仍然会在众多的台北旅游书中抢来眼球,原因大概是它自己在最后一页所写的“我们永远不能出版一本完美的书,但是因为有你们,它是一本温暖的书!”

  每一张图,每一个字,每个故事,每个地点,都鲜活有趣,如“早晚脱墨砚者”,我想,这本书就胜在这里,胜在诚意。

  作者简介:

  大头小蟹:《重庆晚报》编辑,著有《果壳里的村寨》、《野菜志》两本书。

  虫虫:《电脑报》编辑,著有《虫虫手绘:跟我去香港》、《玩具碎碎念》两本书。

  编辑推荐:

  我们对台北的想象,多来自于电影和音乐。 那些一晃而过的镜头,那些清新的小旋律,都在向我们兜售一个美好的台北。几米说:“世界时时刻刻在变幻, 我们必须找寻一个缓慢悠静的时空。”台北就是这样的时空。《跟我去台北》一书记录了一场很私人很地道的台北旅行,作者是一个旅行达人+一个手绘达人,她们用有趣的文字和可爱的图画真实详尽地记录下眼中不同的台北,这真是一本不太普通的旅行书。


美术报 阅读 00023 她们柔软的小台北 2012-05-26 美术报2012-05-2600008;美术报2012-05-2600009;2436553 2 2012年05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