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副刊

欧洲之行随感(五)

  欧洲之行随感(五)

  ■马婧毅(上海)

  苹果和薄荷味的代尔夫特·第18天

  代尔夫特的火车站是简单、实用的小站,两个站台,一个连接站台的涵洞,两台自助售票机,作别列车,人群伴随着叮铃铃的自行车声很快地四散,一切又恢复宁静。夜晚这里的骑车人会穿上荧光马甲,或开启身上、背包上的闪烁灯,穿梭于街道。

  马路的对面一条通幽曲径,被建筑的静谧外墙包裹起来的代尔夫特的“入口”,果然,小径神秘地蜿蜒着,终于眼前出现了 “小桥流水人家”,静穆的外表下真是别有洞天。

  来到代尔夫特恰逢荷兰的圣尼古拉斯节,据说每年的12月5日,这里的港口便会有从西班牙驶来的大船,父母会对顽皮的孩子说:“要是你不乖,就让船上的海盗掳走你。”在我们看来这真是绝好的机会,求之不得啊!

  早晨,离开傍水而居的小旅馆,拉下街边自助导览图取阅机的手闸,按图索骥前往代尔夫特瓷器小镇的中心——皇家代尔夫特陶瓷厂。

  沿着运河,跨过“拱桥”,偶尔能看见游动的天鹅,运河两侧的房屋一间间地彼此紧挨着,可以看到充满设计感的室内伏案工作的人,还未营业的店铺,粗糙墙体上细致的纹样……这里汽车的踪影难觅,倒是叮铃铃的自行车声不绝于耳,几乎每辆自行车的后座都挂有一套坚实耐用的储物包,各式各样,因人而异,因车而异。走向小镇的边缘,河面宽大了许多,也有成群的海鸥“掀风作浪”,空中大朵云团重重叠叠,好不容易才露一些蔚蓝,只见光影在云团上变换,却不见冬日的太阳。

  瓷厂位于小镇的边缘,瓷厂收藏室与瓷器商店相连的红砖屋中有一个特别的庭院,陶瓷壁饰的连拱长廊,庭院中央一方小巧的水池边停着一对相依偎的“天鹅”,屋角上伸出的小鬼怪滴水、“正襟危坐”的鹈鹕,在至高点审视一切的鹰……地面上整齐划一的地砖中偶尔会夹杂一片“异类”,一幅很棒的瓷砖抽象画,镶嵌着彩色陶瓷铁艺的围栏,陶瓷在这里真是“无孔不入”。

  瓷厂收藏室陈列着瓷厂的历史与骄傲,简洁的空间中,瓷器按年代、功能、器形排布着:庆贺新年的瓷盘,点缀着橙色橘子的王室纪念盘,陶瓷建筑构件、装饰砖、置于橱顶装饰瓶、形制奇特的郁金香花瓶(瓶身上高低错落地分布着多个圆柱形的瓶口,这些瓶口像多角度的喷嘴,似郁金香烛台,又似郁金香喷泉,特别的花配上特别的瓶,感觉很有收藏价值,价格也不菲啊)……,这里竟然也藏有一幅伦勃朗的《夜巡》,“夜巡”用著名的代尔夫特蓝绘制在480块瓷片上并烧制而成,虽然原作的色彩被抽离,但画面丰富的明暗层次、对人物的手势、动态、目光以及那种蓄势待发的态势的呈现依然给人一种亲切感,仿佛队长 “前进”的 话音一落,队员便会迈步走出画面,走向观者。作为维米尔的故乡这里还再创作了他的The Little Street,从原本揉合了颗粒感和细致刻画的小幅油画到眼前被放大在瓷砖上的代尔夫特蓝,以这样的变体既挑战陶工的技艺,更是向伟大的艺术家致敬。

  瓷厂的工房是这里最核心的地方,展示了这些精美瓷器的诞生。地面上的黄线划分着一块块的制作区域,一排排架子上有各种模具静静地等待着,它们有的被仔细捆绑着,里面可能正“孕育”着新器物,还有一些已初步成形的“素面朝天”的瓶罐排成排在一旁风干。操作台上展示着从铸模、脱模、风干、彩绘的步骤,其中一张与花瓶形态完美贴合的图样纸,图样是从画在瓶上的图案拓下来的,轮廓线上戳满了密密的小孔,将它包裹在素模上,撒上炭粉,从小孔漏过的粉末落在素模表面,精美轮廓的雏型便诞生了,接下来就交给经验丰富的画师的巧手了。大大小小的电窑应该能更精确地控制温度,烧制出理想的效果。

  最后,面对陈列在瓷厂商店里的“老朋友们”,我如何能按捺住自己渐渐膨胀的占有欲啊,此时能让我保持清醒的是他们不菲的价格,不过,我还是狠狠心带走了几位。

  这天傍晚,从皇家代尔夫特陶瓷厂满载而归的途中,我遇见了“圣尼古拉斯”和两个可爱的卷毛“小黑人”侍从,圣尼古拉斯穿着华丽的法衣,执着手杖,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白色大胡子看上去像极了圣诞老人,“小黑人”似乎肩负起了驯鹿的工作,和“圣尼古拉斯”一同去为孩子们送礼。在高大的他们3人间,我似乎也可以当一回过节的小孩,一个属于孩子的圣诞节序曲。

  于是在代尔夫特朋友的推荐下,我品尝了一份属于这里的甜蜜馈赠,在“Kobus Kuch”咖啡馆的烛光中享用了一块美味的苹果派和一杯清新温热的薄荷茶。对了,千万不要被小镇表面的宁静所迷惑了,寻觅一家咖啡馆或是酒吧感受一下当地人的夜生活,最好像我一样在那里有个“代尔夫特通”的朋友陪同。最后借此感谢一下,我在代尔夫特遇到的所有好心的人们,特别是让我“深入浅出”地了解这里的中学好友。


美术报 副刊 00011 欧洲之行随感(五) 2012-07-14 美术报2012-07-1400010;2632937 2 2012年07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