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视点

冯骥才:
“四驾马车”拉进北京画院

  本报讯 记者 蔡树农 一个前所未见的展览9月9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标题十分特别,叫做“四驾马车”,副标题却说得十分明白——“冯骥才的绘画、文学、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

  冯骥才说:“我的四驾马车不是四匹马拉一辆车,我是用四匹马的劲儿拉着一辆车,这因为我车上的东西太多。我可没说累,因为它们皆我之最爱。”

  他称自己每天是“平行工作”的方式。

  作为作家的冯骥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文化小说几个阶段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作为画家的冯骥才,则以一种“不一样的绘画”在画坛独树一帜。他青年时代研习宋代山水,由于后来执笔写作,渐而形成的文人气质与情怀,因之转向现代文人画的探求。他一方面遵循文人画“抒写性灵”与“意境至上”的传统,一方面追求一种更适合当代审美的散文化的“可叙述”的意蕴。他的画注重光影中事物的千变万化,着意呈现文学想象与主观心绪,追求“向内”的深度,形成了意境深邃隽永、情致优雅洒脱的画风,将传统文人画注入强烈的现代意味。

  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倡导者,是冯骥才近10年来为大众熟悉的一张“新面孔”。冯骥才是知识界中具有“文化先觉”的一位。难能可贵的是,他身体力行,在60岁后进行大量的、艰苦的田野普查,并四处游说呼吁、卖画筹款,建立基金会,支持处于弱势的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冯骥才,自言其到大学工作是他人生接受的最后一件大事。他目前还担负着7名博士和一名硕士的教学与培养人才的工作。

  现在,冯骥才摆放在北京画院的“四驾马车”上,包括近80件“不一样的绘画作品”,160余种中文版本的文学作品,30种中外课本,以及大量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和教学科研的出版成果,还有他笔下一些文学名篇的手稿和早期古典绘画的摹本。

  70岁是人果实满树的年龄,但令人惊叹的是,一个人很难在诸多领域获得如此丰硕的果实。

  在这次展览会上,三联书店还为冯骥才推出一部大型的画传式的图书,名为《生命经纬》,分为《时光倒流七十年》和《四驾马车》,首次图文并茂地披露冯骥才曲折坎坷、顽强奋进的人生历程及其在几个领域同时取得的成就。


美术报 视点 00002 冯骥才:
“四驾马车”拉进北京画院
2012-09-08 2712352 2 2012年09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