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88版:画家

文章导航

对话刘振夏

  问:这30年你感到过寂寞吗?

  答:从有些方面看,是有点寂寞。但从我的工作来看,我并不寂寞,因为艺术一直伴随着我。

  问:你这些年坚持不卖画、不应酬,为什么这么决绝?

  答:我不参加社会应酬,也不卖画,目的是集中自己的精力。我这个做法可能只适合我自己,如果大家都像我这样,作品在市场上就不流通了。事实上也不会是这样,我这个状况是没有人重复的。不过,就对待艺术追求的认真和执着程度来说,我是有点自豪的。

  人要生活得好一些,赚钱是应该的,但如何把握分寸,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要思考的。我知道名利有可爱之处,但如果它和艺术追求“鱼和熊掌”不能兼而得之时,我就只能追求艺术了。

  问:听说你销毁了很多画?

  答:为了画出一张满意的画,我不停地画,不停地撕掉重来,用“废纸三千”来形容也不过分。一大堆废纸,积攒到一定时间,包起来一把火烧掉。我是在不断的销毁当中获得进步的。

  销毁是为了破釜沉舟、义无反顾地往前走。那些撕掉的画在别人看来似乎好坏也差不多,但如果我把它换成钱,那么还会去销毁它吗?当然有时也会心疼,因为这些毁掉的画上面有我的辛勤劳动,有点舍不得。然而我想我还能画得更好一点,只有“舍”才能“得”。目的只有一个:追求我心目中的艺术高度。

  问:水墨人物画难在哪里?

  答:好的水墨人物画,要充分体现中国画独特的笔墨趣味。

  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被广泛引用。我认为,所谓“似与不似之间”,核心仍是似,而不是不似,但这个“似”很复杂,是艺术上的“似”。

  文人画的“以画畅神达意”的理论,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树立了中国文化所追求的情趣,对水墨人物画来说,则提出了一个更高的美学评判标准:既要塑造有鲜活生命体的人物,还要表现中国画所特有的笔情墨趣。这种情趣在宣纸上往往是随机生发的,难以控制的,甚至是不能预料的,它是水墨画的独特之处。动人的人物形象和写意的笔情墨趣如何有机、完美地结合,显然是当代水墨人物画发展中的一道难题。

  人物是最鲜活的,也是最难刻画的,特别是水墨人物画,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我愿用这一生以我的方式接受这种挑战。

  问:看你的作品,人物形象都是明显不同的,如何做到这一点?

  答:创作是什么?创作不是生产产品,创作意味着每一张画都要有新意。

  我注重塑造深刻、典型、生动而有趣味的人物形象,它不靠临摹照片而靠长期的磨练。我的画大都靠默写,有些画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画出来的,情感、墨汁、水分正好结合到某个程度才能出来特别的画面效果。你说这个怎么能重复?我不允许自己重复。

  问:北京展出后,是否考虑过这些作品的归宿?

  答:北京展览反响之大,出乎我的预料。我希望近期在国内作一次巡展,也希望去国外做些展览。我已经进入古稀之年,到了为自己做一个总结的时候了。

  我清楚艺术成果最终不是只属于艺术家自己的,它必须进入社会,才能体现多方面的价值,没有价值的艺术是流传不下去的。希望有人真心热爱水墨人物画,并且具备足够的收藏和传承能力,让这批艺术品走向更大的空间。


美术报 画家 00088 对话刘振夏 2012-10-13 2748941 2 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