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君笔墨
永世常新
■许江
中国美术学院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新浙派绘画之风。周昌谷先生正是新浙派绘画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人生,随着岁月流逝,渐渐渺若天星,但当今日有志于中国画事业的人们仰望星空之时,总会从他的艺术创作和见解中,沐浴其清冽透彻的光亮,感受那灿若星河的曦明。
周昌谷先生一生历经坎坷,遭遇着中国美院历代先师所曾蒙受的悲怆命运:一方面心怀民族艺术启蒙与振兴的理想;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始终面对人生的噩运。他的一生几乎伴随着运动和疾病:50年代初被打成“新派画集团”,50年代末被误定为“右派”边缘人物,“文革”中备受磨难,以及前前后后15年住院治疗的经历。正是在这样一个殊难的人生困境中,周昌谷先生始终不渝,顽强坚持中国画变革的摸索,凝练自己的文史修养,塑造变革者的会通致远的博大胸襟。正是这种困境锤炼出浴火重生的力量,煅造出异样的生命光华,也正是这种困境,衬托出此般变革探索的至强至刚的坚强,让我们直至今日都感怀这颗不屈灵魂的博大与超凡。
周昌谷先生的艺术从50年代的《两个羊羔》起,就始终走在创造的高位之上。画卷中静谧恬然的气息,维系着普世的人性关怀,打动一代又一代的人心。那藏族小女孩的目光那般安好,那般天然。这种目光实质上也正是周昌谷先生自己的目光。无论面对怎样的劫难,周昌谷先生总是以朴真美好的目光关注生活。这种目光不落前人窠臼,绝无泥古之弊,开放地采撷中西艺术养料;这种目光仿佛异彩在握,浸染世界,满目俱是浓眉大眼、飞花披雨、明媚生活;这种目光挥泼墨韵,驱动笔致,力求天然,还原大气,催生一幅幅滃滃郁郁的斑斓之图。今天,这种目光透过他的画作,长久地投射在我们心上,让我们享受中国艺术精神深处的灵晕,理解变革者的气度,并不断地去思考中国绘画的变革的命题和拓新的使命。
周昌谷先生已仙逝多年,他的妻女也不幸先后离去。但他们的灵魂都活在周先生的艺术之中。诚如陆俨少先生撰写的墓志铭中所言:“生年修短,皆非所论。惟君笔墨,永世常新。”值此周昌谷先生画册出版之际,以匆匆数言,遥致中国美术学院代代学子的敬意和广大热爱者由衷的敬仰之心。
2012年9月16日
(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