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生命 讴歌和谐
我对艺术创作的一些看法和感悟
■潘月良
人类社会的形成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相互帮助。所以和谐是人类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和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艺术存在的意义在于艺术有益于人们的身心,能够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因此它的主体对象是人与社会。对于社会而言艺术的作用在于教育人和陶冶人情操;引导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以艺术工作者应当是人类文明的开拓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艺术应当是促进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愉悦的催化剂。因此艺术工作者的创作方向应当以弘扬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安乐为主体;讴歌自然之壮美,生命之神奇。我们要摒弃旧社会的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观念,艺术的价值应当体现在有益于人类社会发展和能够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方面。
有人问我什么样的艺术品有投资潜力,真不好回答。排除投机炒作的话,我认为艺术品的价值应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历史意义,包括作品题材,作品寓意的思想内涵,以及技术创新的意义。二、社会的认同度,包括经验认同,美学的认同,文化思想的认同,其次是认同的社会范围大小。三、技术水平,艺术实际上也是技。好像艺术界很忌讳谈技术这个词,这不是好现象。技术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艺术品的价值,其中包括形式的构建、思想的融合即外在形式和内在思想的统一。艺术作品要让人看得懂,我们搞创作应当像白居易写诗请教于老妪般地虚怀若谷。我始终认为能雅俗共赏的作品才是好作品,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关键在于指导思想和创作技巧。古人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说要有深刻的思想认知和广博的经验见闻。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艺术创作者的文化修养和观察力决定了艺术作品的内涵,技术水平决定艺术品形式美的高度。因此两者要高度结合不可或缺。
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见知难免有局限性。所以应当多学习思考,总结经验。孔夫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正确的思想认识。搞艺术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人云亦云。我认为艺术创作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必须要有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思考再思考,推敲再推敲。李可染先生说得好:搞创作要有“向纸三日,废画三千”的创作态度,要善于总结经验以理论指导创作,才能更好地把握创作的主题方向和风格内涵。正所谓“学可以知,能必须练”。
赞美生命,讴歌和谐。艺术之所以为人们所喜爱就在于此。自然与社会永远是艺术创作不竭的源泉和永恒的主题。
2012年10月1日于清风楼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