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品联
■盛欣夫
同里,隶属江苏吴江,松陵往东10里许即到,有人曾玩文字戏,同里二字上下合一,再拆,成了“富土”,故有人谓同里二字由来于此。然同里是块富土,这无可争议。
同里最名者,为“退思园”。她早在上个世纪的最后一年(2000年)搭乘“苏州园林”这趟快车,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之名录。
退思园,建于清光绪13年(1887年),人称任家花园。园主人任兰生(1837—1888)字畹芗,号南云,曾任凤阳、颖洲、六合、泗州等兵备道。退思园系任兰生遭职贬归乡时所建,园名取自《左传鲁宣公十二年》有“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是园占地10亩,园内集中了江南园林之特点,亭台楼阁,桥榭廊坊,房轩厅堂一应俱全;春夏秋冬,琴棋书画,各有其景;假山云石,奇花异木,相得益彰。天、地、人、水、石、树,营造得别出心裁,感觉浑然天成。园小而精,可谓大观。
闲话少说,品联为要,请看:
昔为女学,尚忆童年旧梦,琴韵起亭心,歌声飘水面。
今是名园,欣看盛世韶光, 游踪来赢海,辄迹贯江南。
这联显然今人所撰,然亦钩起是园一段雅事。退思园第二代主人任传薪于清光绪32年(1906年)创建丽则女校,因初创之难,传薪以退思园为校舍,将退思草堂、琴房、旱船、桂花厅等处皆辟教室。“韶光”即美好时光,唐代诗人温庭筠《春洲曲》中有云:“韶光染色如蛾翠,绿湿红鲜水容媚。”“瀛海”《论衡·谈天》中曰:“九洲之外,更有瀛海。”此联四、六、五、五结构,长达20言,造句平实自然,虽欠工稳、但平仄协调,辞意明达,上联回忆中又写景,犹如水香榭,眠云亭中飘起歌声,轻吻水面,撩拨着游人。下联歌今又写实,让小园敞开胸怀,接纳全世界游人,共享这建筑文化之精髓。
此园荫余堂中还有:
1.水榭风来香入座
琴房月照静闻声
2.快日晴窗闲试墨
寒泉古鼎自煮茶
如是仙宫琼阁,短短七言,把庭中玉兰之幽香飘然送入,月光下琴韵书声,使人散怀。
再有,窗格晴照的光束间,三二墨客,围炉品茗、把玩旧藏、弄墨赋诗,可谓神仙耳。
看前面:
由退思进
因忙得闲
看来任畹芗还不甘心,退思是为进,是在等待时机而已。园中处处都体现着“思进”这一目标,就在这鹅卵石铺就的地面图案中“瓶插三戟,寓意曰后还能平(瓶)升三级(戟)”。果然,任畹芗“退思”两年后又“进”了。在张耀、曾国荃保奏和凤、颖、六、泗士绅们联名上书。幸得复职。然正遇“黄泛”,任兰生卒于黄河救灾之任上。
下联“因忙得闲”看似简单,实乃极富哲理的忙碌观。从闲人来看,并无闲时可言。唯忙人,忙完一宗事在着手第二件事之间的一点空隙,舒缓一下精神,听听曲、弄弄墨、拨拨弦、浇浇花,皆为乐事。
退思园楹联之众,实难一一品味,看,在坐春望月楼有联:
四时物华常新,花气氤氲,小园犹存当年风貌
五湖烟水相通,池光潋滟,清景可延远近佳客
退思草堂联:
华树开时,喜集域中人,贴水芳园画意,半池莲叶容鱼戏
草堂行处,退思天下事,生风熏阁琴声,千树桐花任凤游
琴房二联:
1.琴室停云静
天桥望月明
2.奇石尽含千古秀
异花长占四时春
菰雨生凉轩之联:
种竹养鱼安乐法
读书织布吉祥声
如此之多,若是一一品来,怕是讲者不烦,听者也累。
故而,出退思园西行不远即“嘉荫堂”。是为民国建筑,然堂内雕刻甚丰,而精细至致,每雕必有故事,如“古城会”、“三顾茅庐”等,厅中悬着楹联:
闲居足以养老
至乐莫如读书
如此环境,读书养老当然至乐,然这里所说,读书并非为是养老,而有活到老学到老之意。并能在读书中找到无穷乐趣。
里进乃衍庆楼,有联曰:
春来堂里琴书润
花满阶前几席香
春姑娘带着软风细雨来滋润琴书了,花妹子唱着轻歌把兰香桂馥送到书案几座之上。这软风花香自然加密着生活质量之密度。
嘉荫堂对岸是崇本堂。这是一座五进结构的走马楼建筑,现已辟为民俗馆,有联是:
风静月独明
蝉鸣林更幽
是联以自然现象,阐明一个辨证的道理,耐人咀嚼。
陈去病故居在古镇南部,其浩歌堂联曰:
平生服膺明季三儒之论,沧海归来,信手抄成正气集
中年有契香山一老所作,白头老去,新居营就浩歌堂
陈去病(1874—1933)原名庆林,又名佩忍,后因仰慕霍去病之气节故改之。早年从长洲大儒诸杏庐学古文,后与金松岑等创办雪耻学会。1903年赴日留学,1906年加入同盟会,曾与黄宾虹一起组织“黄社”,秋瑾牺牲后,他又组织“秋社”,1909年与柳亚子等人组织成立“南社”。
此联,陈去病为自己作了一概括。“明季三儒”系指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王夫子、黄宗羲、顾炎武。下联中“香山”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陈去病一生奔走沧海,从辛亥革命到护法运动。而后晚归故里,编著了《正气集》,营造了“浩歌堂”,这与“明季三儒”、“香山一老”影响颇深,就浩歌堂名,即取自白香山《浩歌行》。故谓有契香山一老所作。
甫之曰:浩歌一曲,尚有回音
退进二思,已无悔意
2007年1月于甬上盛庄
(摘自《甫之识联》,海天出版社,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