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4版:深读

金石师尊 桃李园丁

篆刻家李滋煊先生逝世

  本报讯 石炎岭 戴牧 终南印社创办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李滋煊先生于12月1日因病去世,享年93岁。12月5日上午,李滋煊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殡仪馆举行。钟明善、黄道峻、赵熊、宋国琦、李鸿照、魏杰、谢纪元等文化名人和100多名弟子门生为李老送行。

  连日来,陕西省文化界人士和李滋煊的弟子、学生400多人前往李滋煊家中吊唁。李滋煊家中灵堂悬挂着各界人士致送的挽联。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钟明善送的挽联上书:“仁德高海月,盛业志金石。”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雷珍民深情地写道:“德艺双馨,赢来终身成就;刀笔同操,留得传世佳作。”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终南印社社长赵熊代表印社致送挽联:“金石师尊丹青妙手,艺坛典范桃李园丁。”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宋国琦送的挽联上书:“印坛泰斗缔造终南,提携后学开新篇;一代宗师铁笔育人,高风亮节名千秋。”

  李滋煊一生经历充满传奇,令不少书坛后辈惊叹和仰慕。李滋煊1920年生于福建闽侯寿山之麓。幼承家学,钻研书法篆刻,继而一生从未间断。青年时代曾辗转于郑州、西安、重庆之间为生活奔波,劳作之余,习书治印不辍。解放后,他定居西安,在西安铁路局系统当了一名中学教师。“文革”中他被关进牛棚,贬为清洁工,但他对艺术的追求没有因境遇的变化而放弃,业余时间仍然徜徉于艺术之中。后因“工作出色”,被提拔为“清洁组长”。李滋煊常开玩笑说,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由官方正式任命的头衔。虽然没有一个所谓的尊贵的“社会身份”,但李滋煊却永远保持着自己那分快乐,不计回报地为书坛后辈们付出着、奉献着,督促和鼓励着他们。

  上世纪40年代在重庆期间,李滋煊有幸得识傅抱石、徐悲鸿、丰子恺、徐文镜诸先生,并得到他们的指教,书法篆刻获益匪浅。李滋煊定居西安后,与赵望云、石鲁、何海霞、蔡鹤汀、蔡鹤洲、陈尧廷、韩秋岩、郑乃珖、程克刚、刘自椟、陈泽秦、王子武等书画艺术大家多有来往,在丹青翰墨圈里以印立名。这些书画大家也都以拥有李滋煊的印章为荣。石鲁曾为先生印集题记:“滋煊先生治印有方,篆刻有素,故涵周汉秦雕,皆得心应手,可谓少见之功力也。”叶访樵先生题记:“斩钉截铁,唯此足以为之。”

  1979年,李滋煊以花甲之年,与刘自椟、陈泽秦、曹伯庸、傅嘉仪等17人发起创办了终南印社,并被推举为首任社长。终南印社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国内首家、陕西历史上第一个印学团体。印社成立以后,李滋煊特别留心于年轻人的发展与栽培,他以奖掖后学、培育新人为己任,在自己家中开设免收学费的研究班,经常邀请青年印人到家中,详尽地评习作、赏名印、指导创作。他在与年轻人的交往中,虚怀若谷,鼓励他们打破千人一面的师承模式,创造个人的艺术风格。当年曾师从李滋煊的青年人,都在书画印艺上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傅嘉仪、钟明善、赵熊、宋国琦均为其弟子中的翘楚。终南印社也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印学篆刻团体。201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他“终身荣誉奖”。

  李滋煊治学态度严谨,待人谦和仁厚,为人低调,不事张扬,在艺术上有宽博豁达的胸怀。博采众长,独树一帜。李滋煊篆刻既得寿山之灵秀,又得三秦之浑厚,于周秦汉唐以至明清各家无不深入探究,其印风于古拙之中兼含灵秀之气,自成一家。李滋煊对汉印艺术风格情有独钟,所著《汉印艺术》一书独步印坛,他提出的“以汉印为宗,上法周秦,下师百家,广采博收,随印生法”的印学方向,对我国印坛艺术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其书法作品拙厚劲拔,所书之甲骨文,清俊秀美、拙中见巧、厚朴自然。晚年以其深厚文化学养转而作画,所写梅花气韵生动,繁简有度,雅俗共赏,名重一时。撰写的咏梅诗丛脍炙人口。出版有《李滋煊篆刻集》。

  中国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山东印社、湖南岳麓印社等全国多家学术机构和团体纷纷发来唁电,或送花圈对李滋煊的辞世表示沉痛哀悼。


美术报 深读 00024 金石师尊 桃李园丁 2012-12-15 2826335 2 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