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传媒
出台艺术品定价新方法
■本报记者 俞越
11月25日,“社会责任——陈振濂书法作品公益专场”和“正受·正行——张伟平山水画作品专场”在浙报国际会议厅开拍,陈振濂的49件作品和张伟平的69件作品均以无底价拍卖的方式进行,成交率都达到100%,陈振濂书法作品平均成交价为每平方尺2.2万元;张伟平山水画作品平均成交价也达到每平方尺2.4万元。
艺术家们首次以无底价专场的形式开拍即获得成功,也是“寻价拍卖”的一次成功试水。经过这一次寻价拍卖的试水,以专场无底价拍卖的形式产生的效果已经显而易见。参拍作品由艺术家本人送拍或鉴定,保证了作品的品质和真伪。拍卖前,依托美术报、钱江晚报等浙报旗下的各大纸质媒体,对艺术家进行全方面的宣传,如陈振濂“民生书法”、“学术引领拍卖”,都进行了多版面深入的系列报道。此外,美术传媒还多次对作品进行实物展示,制作“人物志”,展出其著作,介绍艺术家生平。通过前期的策划、展览、宣传、交流,使买家及时获取艺术家的详细信息,对艺术家的艺术水准、市场潜力有了较为全面的评估,使买家在拍卖会上出价心中有数。采用专场拍卖的形式也能有效规避请托哄抬价格的假成交现象,如此真实的拍卖,得到的数据也是这些艺术家如实的市场反映。
对本来就存在着定价难的艺术品市场而言,信息不公开、不对称使艺术家的身价、艺术品的标价和售价相去甚远,本地藏家弄不清,异地藏家更是一头雾水,敬而远之,这些区域名家的“市场半径”越来越狭隘;在网上查找艺术家的市场价格是了解行情方式之一,殊不知这些数据往往源自艺术家单件作品在某一次拍卖中的成交结果,甚至可能是赝品的价格,这些不实数据将影响买家的判断,使之错误估价,憾失优秀拍品。
依托全国品牌专业报——美术报,通过寻价拍卖建立当代艺术家保真作品价格数据库,帮助收藏者和投资者随时了解各地艺术家的即时市场行情和市场变迁,而且通过《美术报》全国的覆盖率能打破“市场半径”这个怪圈,让艺术作品走出市场区域分割的局限,跨区域流通。
美术传媒拍卖公司着重推当代艺术家,艺术家专场作品由本人送拍或鉴定,从根本上保证了作品之“真”;而且一件作品假拍容易,但一次专场四五十件作品假拍,那是不可能的,这也保证了拍卖价格之“真”,使买家不会因为估价过低与优秀拍品失之交臂,也不会出“天价”来获得拍品,从而保障了买家的利益。对艺术家来说,其艺术品在拍卖场能够拍出与其作品价值对等的价格,反映其真实的市场价格,并得到社会的认可,也是一件“互利互赢”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