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薰仙华(序)
浙江的中国画,得益其山水佳境,古往今来,人才辈出。自宋元以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赵孟頫、黄公望、吴镇、王蒙等诸家,各著艺声,流芳久远。
自近现代以来,浙江中国画秉承传统人文精神与风雅之韵,再创新篇。特别是作为培养艺术家的摇篮——中国美术学院,上承传统文派,下续艺术使命,推陈出新,涌现出一批艺理兼修的青年画家,为浙派中国画的薪火相传续写篇章。
“入古能出,情态万千”——洪万里
洪万里所作人物画,借鉴前人而不为古法所囿,于立林中自开风气。其大幅作品落墨沉着,张弛有度;小幅作品构思灵巧、取法朴拙、笔简意深、妙得真趣,突显其艺术个性。
“清秀灵动,稚拙自然”——戴光莹
戴光莹的水墨画,以诗意见长。作为新生代的山水画家,她擅用三远写景法,勾勒山峦,点染云烟,形成稚拙自然、静谧空濛的山水诗境,并善于捕捉时代与生活之气息。在硕士毕业任教后,创新求变,以践行石涛“笔墨当随时代”之名言。
“清逸殷实,境在独到”——王一
王一年少时就读美院附中,今已硕士毕业并执教于中国美术学院。他的花鸟画创作以传统的古风样式为探究之源,既有“吴门画派”的清逸自然,又具明代文人画的简雅禅意,可见其在近20年的学院派研习中,反观自性,学养渐丰,其作品中的意趣便是他心脉传承的体现。
“清雅花开,自在盎然”——孙红
孙红自幼随父习画,并对恽南田、任伯年、吴昌硕等大家作品心追手摹。其作品笔墨技法扎实,落墨生机盎然。自中国美术学院史论专业博士毕业后任教,画论兼修、艺理并重,其花鸟画创作展现了笔情墨韵入禅意,黄花翠竹显般若的意境追求。
这次中国美术学院几位青年教师创作的交流展,借浦江书画之乡,沐仙华山毓秀。文曰:“沐,濯发也!”古有去尘、受润之意;薰,取薰染之意,又白居易在《首夏南池独酌》曾作“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因而取名“沐薰仙华”,使大家身心如沐仙华之空灵而一洗凡格。诚如韩拙所言“凡云霞雾霭之气,为岚光山色,遥岑远树之彩也。善绘于此,则得四时之真气,造化之妙理。”国画艺术与仙华之景两者妙然契合。
几位青年画家皆高情远致,进德修业,与当地名家充分交流,祝他们从前人手中接过有志艺者之使命,来日可期。
翁震宇
壬辰冬月于中国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