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尺度
“学院在线”名家提名展第三回
■商勇(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人本”。若要提供一个能自圆其说的朴实解释,就是以人物为绘画对象,无论纸本还是绢本,画中之人物为其根本。倘若从西方哲学的角度看,则如普罗塔格拉斯所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尺度;是一切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而中国式的“以人为本”则多指向街谈巷语、饮食男女之类的人间烟火气息。
中国绘画中,人物画觉醒得最早。1600年前的南京画家顾恺之说:“ 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又引嵇康之说:“手挥五弦易、目送飞鸿难,”点明了难的原因。顾恺之说“人最难”,本意是对“目送飞鸿”之难的敬畏,后世的跟风者多数不知此难为何难,故而诋毁顾恺之技术不行的也大有人在。
中国绘画从中古时代始,便渐分为两种方式:描绘性绘画与书写性绘画。唐朝时,擅长描绘性绘画的画工与擅长书写性绘画的文士同处翰林院,交流师习各自所长,士流与杂流皆为全才,不分伯仲;而至宋代,士流与杂流分开办公,前者名为学士,后者唤作待诏,彼此疏远甚至相互揶揄,苏东坡一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将擅长写实的描绘性画家打入另册,自此,文人画家掌控话语权达千年。于是,颇有技术门槛,强调写实的人物画也渐趋衰落。
在15、16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画家们在劳伦佐·米第奇的赞助与鼓励下将描绘性的人物画推向人类所能达到的极致。难怪,当20世纪初,外逃欧洲的康有为在看到拉斐尔的绘画时会惊叹:“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衰败的原因则在于“文人画论之谬”。于是康有为开出一中一西两种药方:以西方之写实传统和唐宋院体正宗来医治末世中国画。康有为的理论被他的门生——擅长人物画的江南画家徐悲鸿所践行并推广,跟着,20世纪的中国人物画并有了种种中西药结合的“拯救”方案。
毋庸置疑,20世纪的中国人物画是一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大时代。中国人多聪明狡狯,善于利用地域差和时间差来创新,“南水北调”、“西货东输”……21世纪初的中国画坛也被画家们盘得很活很火。然“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橘和枳并非都能入口,画坛中多见以枳为橘者,其酸甜苦涩想必自知吧?
本次学院在线提名展所选择的画家均在学术上经过仔细的选择筛选,为当今画坛最具实力的中青年水墨人物画家,他们的艺术既有传承亦有创新,并将随着他们的成熟发展,规定今后水墨人物画坛的格局及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