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位大美
——品读杜月涛和他的山水画(一)
■孙晓芳/文
美,是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由野蛮向文明前进的缓慢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由感知到理性的认识。从中国古代遗留文献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羊大为美”还是“中和与充实”之美,原来美的意识是极早产生,并且其释义也是十分地丰富与细腻的。
天下事往往以无常回敬那些“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人,杜月涛就是这“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一位。在美术界,杜月涛虽以花鸟画闻名却被权威人士公认为山水画大家。
中国山水画的产生与发展更多受到玄学思想、隐逸思想和山水诗等的影响。“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是人们不断认识自然美,重视表现自然美的基础。山水画发展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它越发丰满。而今,通过杜月涛的山水画,不仅可以使我们领略到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而且,可以看到他自身高超的艺术成就,可以看到他的艺术主张和表现手段是如何对传统山水画继承和发展的,可以看到他对山水画真正大美的体现与发展。
杜月涛原籍山东淄博,自20世纪80年代进京学习工作至今。是当代倡导技与道合一的著名学者型画家。他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是位著名的画家了,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同样的认识,他是位花鸟画家,且风格独特,艺术超群。然而孰不知杜月涛有一个更大的秘密还从未对外透露过,那便是他的山水画。其艺术水平更是超出时辈!更何况他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幸问学于山水大师李可染、何海霞等先生并得以亲授,后又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深造。他直接从宋元绘画入手,其技艺堪称为山水正宗。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杜月涛在浙美学习时即得名师亲炙,又得宋元画正脉,更为难得的是他临古而不被古所囿成为古之奴隶。且从不人为地轻易去创作。其作品多为在写生中完成创作。
他既不送画也不卖画(山水画),无杂念也无干扰,20多年来,数10次扎进太行山、黄山、桂林等地写生,以此为母本研究写生再进入创作。
由于他学识渊博眼界开阔,杜月涛对写生的认识早已到了入化之地。他认为“写生不仅仅是为了状物与图形,更不是所谓的解决练习笔墨,因为大自然中是没有所谓的笔墨的。笔墨是前人的经验和对文化的认识。笔墨是主观的。写生是为了把客观的物去激活主观者长期修为的文化认识,并通过客观的物来体现主观者的文化修为,化解为图像再去抽化出笔墨符号的画”。“大师的笔墨是经过提炼和纯化的,他们运用笔墨的动作是让人体味的,不是一看就马上能够看得明白的。只有长久的艺术修养才能够使笔墨更加淳化,大化大家由此而得耳”。“从象中抽象出文化含量深的笔墨,由象入真,故古人又讲写真也。所以到自然中去写生不是为了练习笔墨,而是为了提炼与抽象笔墨文化,是修性悟道。成大家者必先是杂家,故当今画者多为专家耳”。杜月涛从文、史、哲这一道的修养入技,更显出其大家风范。
杜月涛的山水画继承了中国山水画反映自然之美而入道的艺术原则,并将山水画水墨技法运用得十分纯熟。他深知山川自然之美仅能够愉目欢心,涵养人的性情,而且自然的天真之趣能使人得其真致于精,还在笔墨的渲染中在可以画出一个又一个淡雅绝伦的文化画来的山水境界。他说他是为艺术而生的,只要他拿起画笔,就好像有使之不尽的力量和灵感,驱动着他不停地绘画,不停地创作。杜月涛成名前他曾以“车行万里半天下”(启功题)的壮举骑单车到全国各地考察写生。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留下了他写生考察的足迹。遍览名山大川,佛像石窟。他把自小对艺术对绘画的渴求和全部的感情都用在了“搜尽奇峰打草稿”上,在深悟自然之理的苦游过程中,体验了不同的风土人情,更是开扩了自己的心胸和眼界。3年的磨砺中不仅积累了绘画素材,更精进了绘画技艺与对山、水的认识并懂得何为山水画的道理。史无前例地完成了任何人在那个年代都不敢想更不会相信的伟大壮举。他成功了,在艰难与苦涩的艺术道路上找到了快乐。他的艺术不仅被人们接受追捧,而是大受评论家的好评和艺术界的赞扬。他的可贵之处恰恰是在于他对绘画的那种热爱和理解,并富有思想个性又有别于常人的艺术气质。
薛永年教授在他的一篇《理论家的苦恼》中风趣幽默而又不失严肃与忧虑感的提到:创作家与理论家本应该是肝胆相照的净友,是“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的关系。杜月涛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师从薛永年研究美术史论,在交往学习中杜月涛受到薛永年的影响应是很正常的。杜月涛在自身的修悟中完成了绘画理论与技法的合一,完成了创作家与理论家兼合一身。
虽然,杜月涛成名于花鸟画,却能够以史学者的眼光和精湛的艺术造诣,站在哲学思维的高度上研习古今画理名作,默默地潜心修炼山水功夫,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真诚为艺术献身的精神不得不令人佩服。我们可以在薛永年写杜月涛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找到论证:“在这里我想谈谈我对杜月涛为人从艺过人之处的看法。一是起点高,悟道早,一开始就走出了可望大成的第一步。二是目标远,步子实,能在取得明显成绩后有战略眼光地自学地广取博收,高标准地完善自己。三是善交往,懂世情,能够在改革大潮中既争取广泛支持又不失一个艺术家的真性情。”杜月涛并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为使自身理论素养与创作并进,因此他制定出了成名后再潜隐下去进名校重读10年的计划,先后于中国美术学院山水专业、书法篆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名家班,北京大学中国哲学研究生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毕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在一个理性认识和一个感性认识过程中不停地探索,为艺术创作经年累月,孜孜以求。在当今的画坛中能像杜月涛这样知行合一,执着坚持数十年如一日的写生创作,精研画艺画理,并能在绘画市场化的今天始终保持清醒、用一颗“为艺术而生”的纯真之心表达自己对中国画的艺术见解与主张的人实在不多。他在这么多年的写生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每天记录下所想所悟,或许是一两句精彩的话语,或许是思维缜密的长达数千万字的长篇记述性论文。真实记录了他在写生和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坦诚地表明自己的艺术主张,而且一直坚持每日读书写字,从未停止过。因此,人们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流露出一种静的感觉,不焦不躁,不温不火,清新恬淡的美。他的画笔笔写出尤见书法之美,令观者融灵而动。他的思想与主张、创作与实践、学识与技法,相互补充,并在作品中完美地体现着。他说写意画在写,在“写形”中把作者的文化修养体现出来,而不是用画西画的“造型”理念。
顾恺之说:“严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蒸茏其上,若云蒸霞蔚。”表明了山川之美。人们对自然山川的审美不断拓展和深化,自宋元确定了写意原则之后,山水画的发展成就令人有目共睹,在中国画科之中列居首位。然而山水画发展到今天却开始令人担忧。无论是美展大作还是在热买市场,几乎很少能看到较好的山水画作,精品更是少之又少了。也难怪有人会说中国画寿命已竭。而对于此观点杜月涛并不认同。此现象和观点出现的根源关键在有些人并没有真正地认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魅力,没有认识到山水画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山水画的文化意蕴十分深厚,如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即自然、人文、宗教与人的这种和谐关系。体现在山水画中便有“有我在而无我执”的境界。中国山水画体现人对自由的追求,通过“迁想妙得”在艺术的创作中达到“畅神”的精神享受。山水画积淀了深厚的文化意蕴,而它在今天仍是有着无法替代的价值。“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事物真正的价值在直接或间接发展的历史中沉淀,不断寻找新的形式而不负自身新生命力。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走来的山水画并没有也不可能被取代,或是寿命衰竭。
邵大箴曾撰文评价杜月涛,题目便是“《中国画革新从杜月涛的画说起》。(《发现》1995年春季号p13。)15年过去了,杜月涛前进的步伐没有停止,而是以他对山水画的认识和理解,证明了他“继承我传承”的艺术主张。他在知与行的道路上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又不断深入大自然中写生,创作出的作品既富时代审美又具有艺术生命力的山水画新形式。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共同的心理氛围的价值取向,往往会共同作用到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中去。我认为,真正优秀的艺术家,是在解决什么是传统,向传统学习,怎样学习的问题后,从借助传统实现自我的锻造,并自我解放,在一个确定的时间段里完成一个又一个飞跃,或者是用一生来诠释传统艺术本身的发展,并证明艺术家对自身艺术价值的实现。在我看来,杜月涛不仅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更是一个艺术天才。在他的山水画中,笔的运用尽显书法功底。“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用笔有藏锋、露锋、中锋、顺锋、逆锋等等,行笔迅腾而在点画间可见其对笔法的理解。用墨清润淡雅,或浓墨厚重,或浑厚华滋。笔墨结合,虚实相生,墨白相间,无画处也皆成妙境。巧妙地安排画面中空白使其更大程度地和画面内容构成一种对比、一种互补,构成画面深邃的意境,给观者留下遐想的空间,可以去体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在他的文章《写意画的用笔与用墨》中便有他对笔墨的独特见解。
杜月涛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致广大而尽精微。”喜欢“始之真放在精微”的粗放而有韵味的写意笔墨表现崇高、雄壮的阳刚之美。这源于他的天性使然,率意超旷。
舍取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境界,是他的人生追求也是他在绘画中得来的画理。
山水画是综合艺术修养和文化融合的艺术,不仅对画家有很高的要求,同样对观赏者的修养要求也很高。随着现实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改变,喜欢画的人多了,而真正懂得何谓中国画及中国画的笔墨精神的人却少了。正如马克思说:“如果你要欣赏艺术,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杜月涛从未相信一个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会完全懂绘画艺术,当然他也相信少数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却具有艺术天赋可去发现美和欣赏美。美是可以启迪欣赏者的心灵,去充分感染观者并引起欣赏者的意象心理反应和精神享受层面而获得满足,进而提高对美的认识能力和对美的渴求。所以,杜月涛认为艺术还是需要被正确引导的。艺术家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观众,引导人民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生活。从而,为社会遗留真正美的财富,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画家根据自己对生活的审美认识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作,作品表现的是他自己独有的审美观。杜月涛的山水画通过对事物的物理与画理、哲理与意理、寓意与天成,来表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意境。他对绘画的执着如痴如醉。在杜月涛的山水画中,他回位大美的精神追求给他的画面注入新的血液。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一种雄伟新异感,一种特殊感人的生命力。正是他这种学无止境的探索,对艺术的渴求,对自然和生活的虔诚,才创造了他今天的艺术成就;才使得他的山水画超越了同代人而走在了前列。
杜月涛就是这样一个有着使命感和历史感的人,他在进行创作中又充满了种种神奇,他是一位浑身散发着艺术魅力的传奇式画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杜月涛能够将他的山水作品现世,让更多人感受他的大美。
2010年2月2日写于北京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