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94版:画家

文章导航

当代中国的希施金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 马文启

  一、李刚与希施金艺术实践和艺术成就的分析比较

  东北大地,沃野千里,人杰地灵。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出现了一位成就卓著的山水画巨匠。他从历史名城朝阳走来,以画树著称中国画坛,被誉为当代中国的希施金——这个人就是我国著名的山水画家李刚。

  希施金是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最具有代表性的风景画家。他一生为森林写照,为万树造像,如史诗和交响乐般地描绘了俄罗斯大自然、大森林的宏伟和壮丽,被誉为“森林的歌手”。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被公认为是俄罗斯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奠基人和开路大师。

  人们之所以把李刚与希施金相提并论,是因为他们有极为相似的秉性、人格、经历、艺术创作实践以及同样巨大的艺术成就。

  他们同是生于周围有山、有水、四季风景如画的有历史文化的小城镇。童年都是聪慧、灵敏、好奇、喜爱绘画并具有艺术天赋的孩子。

  他们同是对森林、树木怀有与生俱来的感情,受到大自然的启迪与恩赐的写实主义艺术家。立誓要为千姿百态的树木写照,歌颂它们的灵性和英姿。确立了以描绘森林、树木为己任的现实主义创作的方向和道路,并坚定不移,矢志不渝。

  他们同是曾在专业美术学院学习、深造,得益于名家的指导和名师的真传,经过刻苦钻研,具备了扎实的绘画基本功。

  他们同是立足本土,放眼世界,走出国门考察学习,增长见识。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创作出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形象,以大量的鸿篇巨制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

  不同之处在于:

  希施金的现实主义油画风景创作是以光影、色彩的变化及高度的写实和再现而著称。

  李刚的山水画却是以中国传统的笔墨和现代意识,来描绘森林杂木的原始生态之美。他的作品把中国线描的表现张力和独特优势发挥到极致,既写实而又写意。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李刚的作品构图宏伟,技艺精湛,诗情浓厚,意境深邃。既有雄风大气的构图,又有精细入微的刻画,在绘画技巧和意境的营造上都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水平。而且李刚的山水画注重意境,追求神似,达到了艺术审美的更高层次,这是中华民族独具特征的艺术表现。

  二、李刚对中国山水画的创新、发展和贡献

  (一)《李刚笔法》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技法表现力。李刚的山水画重在发扬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基础创新。他曾花大力气学习民族传统。在校期间,临摹大量古典山水画名作,打下了深厚的笔墨功力基础。他也曾潜心研究和学习希施金、列维坦、格里采、科罗等西方风景画名家的作品。西洋画的整体感、空间感、层次感、真实感,对于他表现森林、杂木,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他追求宋画的精密逼真与西方写实的融汇结合。作品采天地灵气,以严谨显示雄深天籁,以精微突出博大气势,获得佳评如潮”(柯文辉语)。

  李刚在追求自己内心美学境界的同时,不断拓展笔墨空间。他在作画起手之时,即以骨脉刚劲的各种笔法,很快完成画面的整体构架。大笔挥写势如千军万马。远近、虚实、疏密,大块小块一气呵成;水分与墨色互相渗化,素描因素与笔墨技法有机融合。他以散花之笔表现画面的黑、白、灰、点、线、面;浓淡干湿,勾皴点染,轻重疾徐,正侧顺逆,皆蕴其中。看似随心所欲,实则处处用心,步步为营。营造整体画面出神入化。然后以精雕细刻的笔法,画出画面的主体部分,再依次推进,时刻把握画面的整体关系,保持住画面的笔墨韵味。其作画的起手之法,颇受傅抱石先生笔墨技法的影响,也得益于“李可染山水范式的启发,又有他自己无可替代的创造”(孙美兰语)。

  李刚先生在笔墨技法创造的艺术实践中,能将古今大师、中外名家的技法熔为一炉,不露痕迹,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并能把自己从大自然中吸收的营养、心得丰富其中。他的画,技法炉火纯青,颇能随心所欲,精雅潇洒,兼而有之,而且意境清新诗意盎然。“创造了描写树海林丛与水源为主题,独特的‘散笔生花’的山水画技法和语言”。(梁照堂语)

  中国山水画有许多皴法,多以人名命名,如米点皴、抱石皴等。可是李刚的山水画技法很难用一个“皴”字来确切表达。这是一个综合中外艺术许多因素的技法,因此只能用“李刚笔法”4个字来概括,并已经形成自己独具个性的艺术语言。这是李刚先生对中国画笔墨技法的创新和发展,这一点尤为可贵。

  (二)李刚的山水画以独具个性的创造摆脱了旧艺术的窠臼,不落俗套,开创了以森林杂木为主角的山水画新天地。

  李刚坚信,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亲近自然是创造美和发现美的过程,能够点燃创意思维的神灯。只有画家的慧眼与大自然相碰撞而产生的精神火花,才能在心灵深处产生一种真切的回声。带着这种新奇的感受去创作,作品才会有新意,对传统的突破和创新才会成为可能。

  与某些在室内“搬山头”的画家不同,李刚不避攀援之苦,深入荒莽山林,发现了一个任他盘旋驰骋、恒久无垠的露天大野实验场。他以辽宁的千山、关门山,吉林的长白山为生活基地,不畏艰险,实地写生,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有机结合,创造出以表现森林杂木为主要题材的山水画(孙美兰语)。许多作品以树为表现对象,描绘蓬勃向上的朝气和健旺生机。表现树木互相搭乘、盘根错节的美感,开创了“微观”山水画的构图新天地(贲庆余语)。《根生故土》、《生生不息》、《篷间飞戏》等作品中的杂树丛林,枝柯纵横,乱而有序,密不通风却层次分明。在大乱的自然生态本相中提炼出一种自由朴野之美,创造了一种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夏硕琦语)。他的作品与众不同——不同于古人,也不追逐时尚。摆脱了旧艺术的窠臼,具有很高的艺术含金量。《锦江峡谷》、《关东雪》、《金枝》、《阿里山神木》、《生生不息》、《冬花》、《松原沃土》、《盘龙抱月》等作品,都是表现关东山水的代表作。恢宏大气的阳刚之美充盈其间,同时也不乏诗情画意之美感,体现了画家深刻的艺术见解。 (下转第96版)


美术报 画家 00094 当代中国的希施金 2013-01-19 2875535 2 2013年01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