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安顿灵魂的所在
——美术报出版千期随想
■文先国(江西 进贤)
1993年,在人间天堂的杭州,诞生了一份美丽的报纸,你的名字就叫《美术报》。20年过去,你已经出版至1000期,把美播撒在五湖四海;如今,你与天下许多爱美的人们,也一起越发变得流光溢彩起来。
与你结缘,在2000年岁梢。记得那天在图书馆,一位爱好美术的胡君,向我出示一张未曾谋面的《美术报》。当即翻阅报纸,顿时让我有和你相见恨晚之感叹。自以为读书看报挑剔讲品位,国内多种文艺报刊时时在手的我,怎么会没见到办了8年的你呢?从此,我认定了你,订阅了你;这仿佛昨天的欣喜,竟也一晃12年矣。
我的第一感觉真不错。我看到这10多年你不断成长的过程,也见证了你丰富的美术知识广泛传播的价值和意义。这过去的几千个昼夜啊,我为你心心念念,常常为你迟到而翘首,几番为你缺失而惶惶;我与画画写字的、办美术培训班的、卖毛笔收藏字画的,每每谈到你,往往充满了兴奋与感激。有一次,我与毛笔制作与研究专家吴国华在文港周坊村,见到一位乡间剃头匠,走村串户哼着民间小调,手中也捏着一份《美术报》,其间手艺与美术的联姻,让我好生惊奇。国华君相告,华夏笔都的人,有《美术报》情结,因为你是笔乡人的朋友,也是笔乡人的向导。国华君还说,文港有几个卖毛笔的,过去都是没有进过正规院校的农民,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纸质媒体从事艺术版面的编辑或谋事美术馆,他们所学得或练就的艺术文化眼光,多得益于《美术报》。我把笔乡这个有意思的信息,传达给天底下爱好美术的朋友。
至于我自己,与你相识相知相友善,更是非同一般,难解难分。我近30年从事文物博物,也就是现在普遍说到的文化遗产研究工作。这于我并不是那么轻松,要想有点成绩,真要如“达摩面壁”,下大工夫不可。仰望星空的事情,就要安顿好自己的灵魂。因为我理解,若读书做学问是本业,那书画即余事,二者和谐一致,美丽才能有序传承。《美术报》,你就是这个调节器,你有这个功能。这十几年,我在《中国文物报》发表文章百余篇,在《美术报》发表文章也有四五十篇,可谓文物研究与美术爱好两者不偏废,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人说我写的文物文章有点趣味,推想这其中美术知识的元素起了调节的作用。《美术报》,我是应该多么地感激你啊!我捧着你阅读的时候,仿佛夏夜仰望辽远的天空,对着闪烁无垠的繁星,看到了同样的丰富与灿烂。记得十几年前,南京评选十大文化符号,其中就有他们的《扬子晚报》。而《美术报》你呢,借助的是中国美术学院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可谓强强联合,独步海内,其文化艺术成果有目共睹,你无疑是杭州文化的一个新地标,一个新符号。《美术报》,你为中国美术丰富了内涵,你为中国美术增添了光彩,你为中国美术争得了声誉。《美术报》,你那评论、视点、副刊、艺苑、书法、阅读、收藏、赏析等诸多版面的风景文字,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美术知识,而且打开了我的文化视野;我相信美术界“学富五车”的精英朋友,会因为时刻在你这里加油,变成“天子驾六”,能够在攀登中国美术高峰的征途中,更加有效地登高远望。因为你出版的千期,若平铺叠加,亦足以“积稿等身”,可以折合成多少美术大书,让人秀色可餐,且历久弥新。《美术报》,我在你这里谈美术,谈书法,也谈文物。我把我们地方的美景写在你这里,让我的诸位艺术家朋友在你这里露脸,也把我的感悟甚至丑陋的姿容在你这里曝晒……你实实在在是我精神文化的家园。
文物博物、文学文献、绘画书法,似乎是我的“三驾马车”,调节好他们的运行关系,是提升我生命质量之关键。人生,倘若在自身的追求过程中感到要付出许多辛苦,那么一定要将自己的精神调节器安置好。我农历壬辰年腊月初九日生人,在生命划完一个甲子的日子里,正好巧合《美术报》千期纪念,你说我们是不是奇缘。我很快就要退休,文化遗产的研究或许不再搞了,但文学艺术精神家园的建设还是要继续。有哲学家说,全部文化艺术的归位在于美,那么《美术报》,你永远是我安顿灵魂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