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52版:画家

名家评说张金鉴画作和著作

  1982年,蒋兆和(艺术大师)为张金鉴国画《雄鸡·五徳图》题词:“金鉴画家写此用笔流畅,颇有生趣。”

  1991年,胡一川(广州美术学院院长)。由广东、福建两省美协在羊城合办的“张金鉴国画展”。胡一川院长为画展题名并出席开幕式,评说金鉴的画作:“你走的路子是对的,画面给人有激情生动的感受,我赞成适当吸取西洋画技法,挖掘潜力,不断创新。”同时题词:“梅花香自苦寒来”以勉励。

  1999年,范迪安(今中国美术馆馆长)收到张金鉴赠送著作《闽台历代国画鉴赏》后的复函(700余字)摘选:“多年来未有联系,今接你惠赠大作并见短笺,十分高兴。我至今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多次拜读您在《福建画报》上连载的闽籍画家介绍……多年来您潜心闽台画家研究领域,终始大作运成,十分令人钦佩!……您将作品赏析与人物介绍结合一体,使读者在审美情境中得到历史知识,这种写法也很特色,这是因为您是画家,多有创作心得所致……而今要寻得甘于寂寞和清淡生活而下大力气做学术文章者,已十分困难。先生以高龄在学术上锲而不舍,实实在在,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等晚辈学习!”

  2003年,惠蓝(上海国画院美术学博士)在其署名文章中说:“张金鉴的求学过程,工作阅历和晚年的创作高潮,有一种特殊的历史典型性,仿佛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一大批美术工作者的一个经典缩影。……因此,他的作品中显现出更多的时代烙印。”

  2004年,喻继高(江苏国画院副院长)对王野云总编辑说:“金鉴同学是傅抱石的高足,继承了老师的水墨画风。”

  2005年,杨泽(中国当代艺术协会主席)给张金鉴的信中说:“您为我在维也纳速写的画像太棒了,博得我家人和亲友们的一致赞扬,我再一次对您表示感谢!”

  2007年,张森洲(军旅画家)在一见报文章中说:“张金鉴先生从登上飞往美国飞机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他那不知疲倦的艺术活动,在短短的半个多月内,画了300多幅钢笔速写,除风景外,他更注意画人交情,他运用传统国画线条勾勒技法和敏锐的观察力,在瞬间把握住对象的特征,下笔立就,形神兼备,很得被画人的喜爱。在照相术普及的今日,摄影不足奇,画像就显现难得可贵。”

  2011年,王伯敏(著名美术史论家、教授)先后收到金鉴寄赠两册著作的复函(500余字)摘选:“承邮《岁月印记》编印极好,这样的岁月值得回忆记录。惠寄《胡于旺古今名家书画过眼图选》,敬收,谢谢!编书不容易,尊编一切以时为序有条不紊,小传也写得很好,可佩!我也认识不少企业家,他们做生意外创建画家村、办书画院……这些都属文化工作,我总是鼓励他们。你为胡先生编著出版了《过眼图选》指导他兴办艺术馆投资书画市场,对他的鼓励在企业界必有影响。近因身体不好,无法多谈,即祝平安!”


美术报 画家 00052 名家评说张金鉴画作和著作 2013-05-04 2976983 2 2013年05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