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副刊

找到自己的心性

  人是一种健忘的动物。遗忘和弃旧是人的本性,但健康的健忘就像排除了眼前的障碍物,从云里雾里切实看到的是最本质的东西。留存在我记忆中的千头万绪简化为几个关键词,无非是折钗股、锥划沙、屋漏痕,范宽、梁楷、徐渭、八大……眼前无常在,但心灵始终无法离开并越过它。

  人总与所处的时代很着实地接触着。

  时至今日,世界纷繁芜杂,物换星移。在色彩斑斓的当代艺术语境中,水墨语言也渐渐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这确是自然的诉求,也是时代的诉求。艺术家变化的心理感受,让他们总会有另取一路的念头。

  现实中,艺术家们忙着体味生活的艰辛和苦楚,享受人生的幸福和愉悦。物质世界的人生体验不同,想表达的内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水墨画家用敏感之外的真实,寻找表达的突破口,重新建立个体的话语体系。他们感叹用简单的词汇符号或已有的程式用笔表达语言已经不切实际了,陈陈相因的水墨表现规范,似乎已经无法有效地舒展个人独立的现实体验。水墨画的语言表现从来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绝对模式,弃旧向新的改变一直在美术史中进行,一部美术史就是不断突破与更新的历史,突破老旧的水墨语言篱障成为了重头戏。如果传统被破坏了,就会建立新的传统。除旧布新的态度促进了历史的步伐,是一种富于弹性的坚定,反叛也是一种继承。

  如果各种技法的改变都称作改变,各种题材的突破都认为是突破,各种图式的选择都认为是弃旧向新的话,似乎破立太容易了。问题的关键在于标准在哪里。人类几千年的进程,有翻天覆地的,也有一成未变的。人类的生命体验,生老病死,爱恨情仇,绝不会因为物质世界表面样式的改变而改变。借物写心、中得心源的传统,在中国绘画史上也从未改变过。

  与现实世界相通的情绪与思考,就是找到自己的心性,这心性并不是孤立的感觉,而是一种感性与理性杂糅的微妙体验,在创作中最为重要和特殊的依靠。它与个人的性格、成长、处境、文脉背景等个人化和私密化的条件相关,由此产生的一种心灵幻象。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是心灵幻象的写照,它把那种微妙的、难以言传的心灵感受转化为可见的视觉语言。心性是水墨创作的一个分子,好的作品蕴藏着饱满的生命倾诉,心性就是一份完整的心灵诉说。它不用分析解释,只是诉说。这份诉说中包含思想的支撑,那思想却已经融化为水一样的无色无味之物,隐藏其中。当它化为笔墨,宛如人生的经历,宛转流畅,毫无凝滞,一气呵成。

  当被人体验过的性状物,无法用语言或中性介质来表达其实质的时候,水墨画的媒介宣纸和笔墨作为硬件,成为欲望宣泄的载体。在此试验过程中,水墨语言构成了新的经验,以水墨再现的内省,不可名状地融于个体之中。自我意识作用下的心性对感觉的综合,构成了一个统一完美的水中世界。古人云墨分五色,在水的作用下,产生了墨的多层次和丰富的色阶变化,通过用水的形式来变化不同量的水分厚度,在生宣上自然渗化,所产生的水墨氤氲的流动感和气韵节律。墨的透明度细腻层次、生宣的绵绸和渗透性,丰富了水墨画的语汇和语境。新的墨象不仅体现了个人对现实生存状态的关怀与文化取向,而且体现了心理的真实。

  “谁要想当作家,谁就必须在自身上找到自己——定要找到自己”。这是一段关于文学创作的总结,用在绘画上,意义相同。找到自己,就是找到自我的心性。认认真真找自己,在不断修炼的过程中,用自由的简单的平淡的真实去完成自己。


美术报 副刊 00017 找到自己的心性 2013-05-18 2989960 2 2013年05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