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汉子赵社英
■本报记者 蔡树农
书法汉子赵社英
■本报记者 蔡树农
山西省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赵社英11月15日在太原举办了他个人六十一甲子第一次大型书法艺术展。除了山西本地各路书法神仙纷纷到场庆贺,聂成文、姜澄清、周俊杰、叶鹏飞、姜寿田、方爱龙、潘善助、马啸、李金豹、黄俊俭、李双阳、李义兴、朱中原、齐玉新等中国书坛学术、创作、媒体精英亦奔赴太原为赵社英书展助阵。热闹的展览开幕式一结束,姚国瑾作主持的赵社英书法研讨座谈会紧接着进行,山西省书协主席石跃峰最后总结发言指陈“这是我参加书法研讨会见过的最精彩的”,与会人士,不管与赵社英熟与不熟,均舍弃空话套话客气话,优点缺点一起讲,反响良好。
姜寿田在赵社英书法作品集前言《传统与个人才能——赵社英书法摭议》中认为:“在当代中青年书家创作群体中,赵社英的书法创作可以规划为风格主义阵营。他对风格主义的追寻构成他创作的旨趣,同时,也构成他创作的出发点。这使赵社英的创作从一开始便表现碑的造型意志和兴味。他在全国第七届中青展上的获奖作品,便是机敏地表现出北碑趣味的颇具匠心之作。他巧妙地撷取了当代北碑大家孙伯翔的风格词汇,但却出之以陌生化、间离式的创作方式和更为轻松的笔触演绎出他对孙伯翔典型北碑风格的创造性理解与活用,所谓妙在能合,神在能离。这种风格取向的成功,使赵社英的创作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沉浸固有化于这种风格的寻味之中,并初步奠定了他的风格取向。”但方爱龙不这么看,他觉得赵社英的书法不具有风格化的意义,他甚至觉得赵社英的帖学对象不完全沿袭魏晋宋元,“那很难,能到明代已经不容易了”,所以,方爱龙眼里,赵社英的“明清调”写得还是不错的,技巧方面糅合了一些碑版的东西。于是,顺着这个思路,李金豹提出北人学“二王”与南人学“二王”所表达出来的效果会不一样,如果再作更深入仔细的观察,北方不同地域、南方不同地域学“二王”的结果又会表现出微妙的差异,书法之难,难在穷其一生可能仍不能窥其堂奥,大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想步调一致、统一方向,根本就没有希望。
座谈会聚焦点是赵社英的小字书法、中楷书法。假若以貌取人,大家无法想象长相粗犷的赵社英会写出那么秀骨清相的字,包括他自撰的小品文也出落得智慧耐味,譬如他写《仇官有印象》:“官有话语不多,但凡话语出口便显得十分机敏和干练,给人一种心藏大智而不露的感觉,更给人一种‘傲世’之感。常听人们说,若与河东人打‘交道’非得多学点本事;多张几个‘心眼’。这让我想起号称‘九头鸟’的湖北佬。噢,晋人、楚人,这是历史的原因使然,还是文化的原因使然?”不读书不洞悉社会人情的人是写不出如此文字的,难怪文化程度不高的赵社英,却对年岁比自己还小几岁的山西大学教授、中国书协学术委员姚国瑾敬重有加,其实是“心藏大智”的,这样的人生活处世会有很广泛友善的人脉,师朋喜欢。赵社英出道不早,但能享全国声名,是山西书坛年龄和他相仿的同辈书法家中诚属不多的几位之一,从传播学的角度,他为山西书家群体被全国书坛认知了解是有功的,缺乏这样的书家,一个地方书法整体实力再怎么厉害,终归不能列入正规野战军而受到拥戴和重视,会很吃亏,哪怕是在信息化时代。
赵社英“书不如其人”,豪爽外表的赵社英书法到底应该纳入“豪放与婉约”的哪一派不易下定论,“豪放与婉约”到底哪一个能代表赵社英“本真”同样不易下定论。赵社英书法写到这个关注程度他付出了巨大艰辛努力,他今后再加倍付出巨大艰辛努力,会否受到再加倍的成功喜悦他不知道,旁人亦不好猜测。座谈会结束和中国书协副主席聂成文同车前往飞机场的路上,我问:“聂老师,你现在也可以搞个展览让我们有机会给你做点宣传?”一向警觉的聂成文:“不敢,害怕搞砸了我牌子。等我不在这个位子上的时候再考虑吧。”
“于境知足,于学知不足;其气有为, 其品有勿为。”箫心剑气的赵社英,山西汉子,书法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