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乎性情 止于烟云
□徐恩存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画的“写意”,是具有本质意义的概念,因为,只有“写意”才能直抒性情,才能在“游于艺”中,体现人品、画品,进而抵达“物我两忘”的精神彼岸。
于新建,启蒙于其伯父著名山水画家于阳春,并曾得到柯文辉、刘天呈、龙瑞、卢禹舜、刘宝纯、张登堂、陈平等著名画家的指授,后又入著名山水画家范扬高研班学习。作品多次在全国山水画展上获得优秀奖。作为文化部文化产业促进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威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威海画院的画家。于新建的山水画,正是很好地理解了“写意”的美学内涵,不拘泥于外在世界的物理形态,而直入灵性的感觉,并以“写”的方式表达“意象”空间图景。这正是于新建作品的特点——天真、率意,了然于心,以情舍理,任意挥洒。
人之不同,在于性相近而习相远,在于和而不同。于新建的山水画充满着一种令人感奋的激情,同是山水艺术,他显然更接近性情一派,喜欢直抒胸臆,因而,其笔墨如龙蛇游走,画面呈现一股鲜活气息。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也是颇具难度的艺术选择,对于画家而言,这是一种自我挑战,唯其如此,才能在艺术精神上接近艺术本质与艺术规律,才能使自己的艺术更纯粹。
显然,出于“发乎性情,止于烟云”的审美情趣与艺术追求,于新建借鉴并汲取了山水大师黄宾虹的笔墨结构与方法,强调艺术感觉,以山水艺术的形式与自然对话,与生命对话,与文化对话,使之成为自己解释世界的方式,并进而构筑自我精神家园的图景。
于新建的山水画,用笔灵动率意,不拘于形似,重于神韵的传达,他凭自己的敏锐感觉,捕捉山水意象的氤氲形态,在点、线的交织、错乱的无序迭加、重合中,建立有序的结构,使一片浑濛的墨团见出自然精神,且在湿笔、干笔、湿墨、焦墨中进行着丰富的演绎与幻化,使山水意象在近乎抽象的形式意味中显出深邃、幽秘和曲折,山势跃动葱茏、郁勃苍茫、生机盎然,并在“虚写”与“实写”中,顺势造境,画面呈现一派淋漓氤氲之气。
在中国画的笔墨中,“实写”较易,“虚写”较难,我们注意到,于新建的山水画,强调“虚写”的作用,为画面营造了一种扑面而来的元气,使作品陡增鲜活气息的郁勃生机;“虚写”,在于新建笔下,是以意到笔不到、笔断意连与似与不似之间给以表现的,山川、流水、树木、屋宇等,皆在有意无意之间,若离若即之中给以写意式的笔墨表现和平面化空间铺排,画面中因而漾溢着笔意、笔感与墨气、墨韵等意味。
尤其是于新建的几幅小品,如《卧龙堂印象》,用笔十分老到,干湿、疏密,皆在成竹在胸中,恰到好处的表现勃勃生气,特别是点、线的书写性很有质量和品位,一切在从容自然中,不温不火,随意而优雅,细细看去,于新建笔下的点、线,都是笔中有墨,笔中有韵,一波三折,且又“熟后生”,使作品因真性情的流露而魅力十足,烟云飘移其中,使画面全幅因感性而成为生动的生命形式。
于新建的山水,给人以耳目一新,令人钦佩其才智,他的艺术显然属于才情与本真一路;我们相信,在今后的漫漫艺术之旅中,只要他守望住自己的生命本色和性情根本,他的艺术就一定会逼近艺术真谛,迎来更成熟的艺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