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为龙魂魄 文是艺精神
“山脉·文脉——樊洲山水画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郑欣淼(文化部原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
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出席樊洲山水画艺术展的开幕式。樊洲先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大家看看他,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我了解到的他是在终南山住了快20年了。大家知道八百里秦川有一个终南山,终南山相当有名,在古老的诗经里就曾多次提到过。终南山的主峰是翠华山,翠华山的风光也特别好,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写过赞美它的诗句。从古代以来,特别在古代,在终南山住的人,大致有两类、一类是隐士,就是不愿意当官的,跑到山里面去。一类是画家。隐士里面还有真的,有假的。假的就我们知道的一个很有名的成语叫终南捷径,就是住在终南山里边等皇帝召见他。他在山里边,他做出不愿当官的样子,名声大起来以后,皇帝要请他回去当官,这是一类。另外一类是山水画家,特别是我们知道在五代到唐一直到北宋,很多有名的画家就在终南山,在太华山这一带。北宋的范宽,是我们陕西耀县人,他在这一带就留下了很多足迹,他们追求的不光是临摹,不光是想象,他们要追求的是真山真水,用我们现在说得最普遍的,最简单的就是到实践中去,就是画真正的山水。我感到樊洲先生做得很特别,他不是隐身,他在山里边一住就近20年,主要是潜心研究,他观察,他领悟,他在山水里面并不是与世隔绝的,他和当代的艺术是紧密结合的。我感到他的一个优点,他虽然人住在山里边,但是当代艺术的发展,域外艺术、西方艺术的发展,他都能很好地研究吸收。怪就怪在他也喜欢太极拳,他也喜欢古琴,他也和许多僧道结为朋友,这样子他的人生就是多姿多彩的。所以在他的山水画里边,我们似乎能够看到古琴的律动,也好像能看到书法的意趣。他也是善于学习、善于研究的一个人。他就住在终南山的翠华山,是终南山最好的,所以这一方水土给了他滋养,他受惠很多。今天能贡献给大众,而我们这个画展题目起得好“山脉文脉”,山脉不简单是一座山,山是一座文化的山,在山里边我们发现我们的精神家园,在里边启发我们的灵感,所以,我们在看他山水的同时,我们似乎能看到终南山的影子,也能看到他心中的山水。所以,我作为一个朋友,作为他的乡党,衷心地祝贺他的画展,今天请到这么多外国朋友,我也感到很高兴。谢谢!
杨晓阳(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外交使节,大家上午好,我的老朋友樊洲先生的画展在中国美术展览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隆重地举行开幕式,我作为一个老朋友表示热烈的祝贺。
陕西是黄河滋养以后,中华本土文化的重镇。西安是中国十三代王朝古都,它有周秦汉唐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遗存。陕西还是共产党延安文艺的发源地,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有石鲁、赵望云为首的长安画派。现在又有以刘文西先生为首的黄土画派,以及一大批在美术上很有建树的这样的一个美术团队。在这样的一个历史的文脉延续上,产生了很多画家,产生了很多在文学、在电影、在戏剧、在美术、在音乐各个方面的杰出的人才,樊洲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樊洲是我的老朋友,他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在30年前,在长安画派就有一席之地。因为他出道早,在30年前,他一出现就是一颗非常闪亮的长安美术的新星。但是这30年来他没有去张扬,他没有去炒作,他是潜心钻研传统,深入地体验生活。刚才郑部长讲得非常全面,非常深刻,樊洲在终南山一住就是20多年,从我们很年轻的时候认识他,他就住在终南山,现在几十年过去了,他还住在终南山,虽然偶然在各种场合也见他,但是他的状态总是很自然很平静,谈的都是学术,谈的都是朋友,跟时下的浮躁之风几乎是没有关系的。所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我们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随着樊洲年龄的成熟,随着他对生活的领悟经历的丰富,随着他对传统,对生活,对艺术不断地探索和提高,应该说在中国现在要文化走向世界,我们中国文化要影响世界的今天,樊洲的作品到北京来是郑重其事的。我刚才看了他近几年的作品,应该说樊洲生活在长安,他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的滋养,他有传统山水画全面的知识,他有常年在终南山隐居,潜心体验的一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但是他没有满足于生活和传统,他近几年实际上在关注着,应该说20年来他关注着现代艺术的发展,无论是世界的还是全国的,他实际上心里都有一本账。他在20年前出道的时候,已经显示出他不但学习传统,也对形式感,对绘画本体的追求,他感悟非常好,非常敏感,他在他的探索中间,不断地有所表现。就像我们看到的这个作品展,应该说他是在中国画的本体媒材的掌握方面已经随心所欲,但是他对形式感的追求在全国也是走在前列的。由于他隐居,由于他不事张扬,所以很多人不认识樊洲,实际上他在很多方面已经做了很多次轮回。就说从无到有,从没有传统知识到有传统知识,他对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很深的体验。他从对中国画的研究到对世界美术的关注和借鉴,各个方面他都做了多方向的探索,而且樊洲在发展过程中他不断地变化。这次展览可惜是展场太小,每一张画可能背后是一个时期,可能是一批画,这个画展显得多变,但实际上每一张画它是一个时期,不是一张。我觉得像樊洲这样潜心研究绘画本体,当下这种经济政治的干扰可以说对他没有多大的左右。这样的画家我们应该提倡,我们应该推出他,让大家认识他,我们应该研究他,使得他的这种精神、他的成果能够为我们当下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我祝贺这次展览的成功,希望樊洲继续努力,继续进步,创造更大的成绩,谢谢大家!
尚辉(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美术》杂志执行主编)
各位来宾,各位外交使节,各位艺术界的朋友们,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担任这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实际上刚才郑院长和我们杨院长对樊洲的作品尤其是对樊洲生活的环境做了很好的介绍。那我想说的是,20世纪以来,中国画主要发生了两次变革:第一次是传统中国画能不能表现现实生活,所以当时崛起的李可染先生、石鲁先生,傅抱石先生,都是受到现实主义的影响,意图用传统笔墨表现现实生活。那么第二次变革主要是发生在新时期,受到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而对传统中国画进行现代性的变革。今天这位艺术家樊洲先生就是在新时期这样一次中国画变革中涌现出的一位杰出的代表。那么我们这次展览的主题叫“山脉文脉”,山脉我们可以想象从卫星看地球,我们所有看到的山脉都是地球地貌特征的皱纹,它显然是视觉的,那么它也可以抽象出视觉的抽象性。而文脉是传统山水画,表现中国人的文化理念,表现对自然与人心和社会之间一种关系的观察方式和审美方式,所以文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的精髓。那么我们在樊洲的作品里面看到的就是把视觉的抽象性和传统文化的精神性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的尝试。我们待会儿可以在展厅里面看到,他的山水画作品,和我们所看到的历史上的古代山水画的作品及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山水画作品,都有非常大的区别。他的作品实际上是用抽象的线条,表现当代人的精神情感,是当代人精神图谱的一种体现。所以在他的作品里面,我们可以体现在读图时代,在后现代社会中我们如何关照自然,关照山水,关照我们内心世界。所以,今天有这么多的观众,有这么多的外国友人和我们艺术界的同仁来观看这个展览,首先应该感谢大家,其次,当然还应该感谢樊洲这样一位艺术家为我们提供了新时期以来的这么一个非常好的艺术展览。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