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断被“凝聚”的展览
杨参军绘画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本报讯 记者 唐永明 4月12日下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视觉的凝聚——杨参军绘画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是杨参军教授在国内举办的首次大型个展,是对其20年来绘画艺术实践和追求的全方位展示。展览由许江、范迪安任策展人,陈子胄任执行策展人。
杨参军是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教授,也是中国当代具象表现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一位有影响力的油画家与美术教育家。在当代纷繁多元的绘画格局中,他的作品因体现其对“观看方式”的探索、对“视觉真实”的审问和对日常情境的眷顾与守望而形成鲜明的绘画品格,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艺术界的关注和推崇。
著名油画家靳尚谊、詹建俊、全山石、闻立鹏、宋惠民、张祖英等前辈,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副主席冯远、许江、范迪安、曾成钢、吴为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副院长王赞,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高克明,浙江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骆献跃,美术评论家邵大箴等及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油画界嘉宾出席活动。开幕式由中国美协秘书长徐里主持。
许江在开幕式上表示:杨参军是我们这一代当中的代表,这一代中国艺术家以自己的青春见证了中国的改革和开放,一方面,向往油画艺术的表现魅力和人文理想;另一方面追随着变革的浪潮,将自身熔炼成为某种充满奇观与废墟的思想实验场。这一代人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洗礼,同时,也看到了西方当代艺术的巨大变革,回归家园,立足本土,探索中国油画独特的发展之路,这一代人渐渐发展成长为中国油画的骨干力量,参军是这一代人当中突出的代表。
范迪安表示:杨参军的展览让我们有了一次全面认识他艺术历程和创造成果的机会。这里展出的作品只是他20多年来创作的一部分,但从这数量已经不菲的作品中,我们首先能感受到一股纯粹的学术气息和他精湛的油画水平,也可见他长期在油画艺术上投注的严肃精神和极为勤奋的探索。
全山石先生十分高兴,他说:杨参军是恢复高考后七七届、七八届第一批招收的学生,这批学生不仅是百里挑一,可以说是千里挑一的,包括许江院长,他们是同窗同班同学。这一届的学生我的印象很深,这批人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当今中国美术界各个领域的带头人。
本次展览主要汇集了杨参军1995年参加“回到视觉——具象表现绘画五人展”至2014年这20年的绘画历程。近100件作品全面地展现了杨参军在历史画创作、肖像静物和风景写生等方面的创作历程。
展览由历史、物象、家园3部分构成,在“历史”板块中,陈列了作者自1989年开始的历史画创作的重要作品。如《历史的残页——南京三十万被难同胞祭》、《喋血菜市口》、《历史的残页——戊戌六君子祭之二》、《历史的残页——烟馆》等。呈现了作者以一个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对中国近现代那段历史悲剧的回眸和表现。在“物象”板块中,以肖像、人体和静物为主题,集中展现了作者从1995年开始的“回到视觉”的心路历程。作者直面对象写生,以“以物观物”的纯视觉方式描绘对象,表现了作者对“视觉真实”进行不懈的审问和追求的过程,形成了他艺术的基本品格。“家园”部分则表现了近10年以来,他对“本土” 情感的依恋,并尝试从体验入手,努力在观察和感悟中传递“家园”的意境,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感悟。
杨参军勤于思考,潜心作画,其历史画、人物画、风景及静物画,无不呈现出笔色纷披、元气淋漓、光韵生动、浑厚华滋的气象,蕴含着他对西方油画技巧的深层把握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验。他将两者巧妙地进行现代性转换,其作品让一己生命与天命存在在根性上勾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绘画面貌。
杨参军在开幕式上激动地表示感谢各方的支持和关注,他说:今年是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86周年,以林风眠为代表的中国美术学院油画人,一直希望以绘画代替宗教,以美育代替宗教,以中西融合的理想来实现中国油画的梦想,那么,今天以许江院长为首的中国美院的油画人,在图像时代中,我们所坚守的仍然是这个理想,我们希望在图像时代中,能够杀出一片油画的新天地,把它变成我们中国本土文化精神相连接的一种脉动。
开幕式之后,还举行了研讨会,范迪安、邵大箴、王平、王镛、殷双喜、张晓凌、郑工、余丁、陶咏白、张晴、丁宁、高天民、王琨、孙景刚和杨参军等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的著名评论家一起探讨和总结了杨参军的绘画艺术成果,研讨会由尚辉主持。
据展览执行策展人陈子胄介绍说:杨老师的展览是个不断被视觉凝聚的展览,在执行策展的过程中,强烈感受到杨老师作品对社会各界巨大的吸引力。当大家知道杨老师个展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消息后,就不断得到全国众多省市美术馆和机构的盛情邀请和关注,因为展览时间冲突和精力有限,我们不得不一一推辞,保留目前的4个巡展项目。
据悉,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到本月22日后,还将于5月6—15日在江苏省美术馆、6月9—19日在山东省美术馆、9月6—16日在山东临淄齐文化博物院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