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 技艺
□高 照
□高 照
学生郑亦平近日来访。我曾是他攻读中国美院雕塑专业时毕业班的导师。如今郑亦平除参与有关教学,还从事着民间艺术的创作。他作为一位工艺大师,已小有成就,且具名声。真让我高兴。当然,在交谈中,也讲到,他在创作中的某些苦恼与不足。由此,我们还在一起,作了有关艺术上的若干切磋。
比如,在艺术上,对传统的理解,他似乎总有一些疑惑。以为传统自身,并非固定,而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以为,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因为任何事物,都随着时空的转移,而不停地流变着。此前,本人曾对传统的理解,比喻为,它不是游戏中的击鼓传花,而是运动中的长跑接力。击鼓,传的是固定的那个花。而长跑,接力时,除那个棒,还要靠自身的发力与速度。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在于:长跑接力,它是流动的,而不是那静止固态的花。那么,相对我们的艺术传统而言,就非那击鼓传花,正是一种长跑的接力了。
传统,是在历史的长跑接力中,随着人们生活的需求,与艺术审美的演化,在不断地进化着、发展着、丰富着。这是我对传统的一点认识。
再比如,说到技艺。我们首先想到的,一般总觉要勤奋技术的修炼与钻研,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与表现技能。这当然是毫无疑问的。但,倘对技艺的目的,缺乏真切的理解,这就会陷入一种盲目。其实,在生活中一些本是常识性的问题,往往在认识上,会产生盲目性。因为,我们时而常处于一知半解,甚而是在一种不解的状态之中!
比如,在报端,我曾看到,说某画家已近耄耋之年。据本人所知,这位却已七十有九了。可何以是“近”耄耋之年呢?这是因为素日,人们总以八十开外,方以“耄耋”之称。其实此乃误解!有句话,叫开卷有益。只要你打开字典,即可略知一二。“耄”,谓八九十岁之老者。“耋”者,乃指七八十岁的老人。《现代汉语词典》有曰:“耄耋,指老年;高龄(耋:七八十岁的年纪)”。原来七十以上,就属耄耋之人了。这位年近八十的老画家,是位当然的耄耋老人,何为“近”乎?看来某些所谓的常识,倘不作深解,也并非就能常识它。
从艺,要重视技艺的勤苦训练。但,同样要明白“技艺”究竟是什么。比如,要知技艺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比如,我们为之手舞足蹈的舞蹈,并非为手足而起舞,是通过手足之舞,来表达出自己的一种情趣与感受、意愿与精神。我们展示技艺,也绝非为技艺而技艺。而是通过技艺,表现一种思想与意境。要懂得,这些技艺的含量是为精神服务的。所以在从艺时,做件作品,首先考虑的,是要表现什么样的气势、气质与精神,而不是孤立地只想着,在技术技法上的独到变化。如是,创作出的作品,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