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视点

文章导航

兼容并蓄 独树一帜

——专访姜宝林教授

  编者按:为了有效地推动当代美术的发展,美术报名家工作室特聘著名画家姜宝林教授开课授徒,希望通过为期两年的教学,培养出有潜力、有实力,同时勇于创新的美术名家。在此,本报记者对姜宝林教授进行了专访,让我们跟着姜老师的视角,一起走进他的艺术,了解他的教学理念。

兼容并蓄 独树一帜

——专访姜宝林教授

■本报记者 夏超

  美术报办报已经21年了,是目前全国覆盖面最大的美术类报纸,在全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大量美术界专家学者、画家、美术爱好者都对美术报感情深厚。所以我愿意借美术报这个平台,把我几十年来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和我自己的创作体会以及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把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

  我在国家画院开过多年各种形式的高研班,后来又到北京凤凰岭书院开班教学。此外,我还在清华大学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带博士生,所以,这些年来也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我的教学理念,一是不准学生学我,我教给学生的是艺术观念和艺术规律。齐白石早就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不要一味只学老师表面的一些东西,而是要从老师那里学到创作理念、艺术规律,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艺术生命力,走上自己的创作之路。二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的教学。我将根据学员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天赋,不同的艺术追求倾向,制定每位学员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帮每位学员指清道路。

  教学方法需要灵活多样,临摹、写生、创作三结合。通过教学,达到提升学员艺术生命力的目标。如何达到这个目标?一是点评经典作品,带学员参观展览,使得大家的欣赏能力得到提高。二是要把学员自身的笔墨基础打好,只有打好基础,未来才能飞得更高。三是更新学员的创作理念,要创作出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作品,必须打破原来约定俗成的守旧观念,要有一个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观念,这是非常重要的。四是要让学员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这是根本目的,不仅要把基础打好,也要能够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新中国画。

  一专多能 全面发展

  1962年,我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后来又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研究生班,李可染先生是我的导师。浙江美术学院是潘天寿为主的教学路线,中央美院是徐悲鸿为主的教学路线。这两个教学路线既有共同的地方,也有差异的地方。我在这两个教学路线下都学到了很多东西,都有很深的体会,这是我的优势。但是我并不局限于山水,我是把中国画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理解和创作的。我除了画山水以外,我还画大写意花卉,笔墨基础都是共通的。我有了山水的笔墨根基,再用了新的观察视角和思考方式,把山水的笔墨和气韵吸收到花鸟画中,走出了一条新路,这就是把山水和花鸟有机结合起来。很多大师都是这样,黄宾虹画山水很好,画花鸟也很好;齐白石也是花鸟、山水、人物、书法、篆刻都很好;潘天寿山水、花卉、人物、书法样样都精;李可染先生画山水很好,但是书法、人物画同样精到。这些老先生都是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我们现在教学生也应该走这条路。

  既有传统 又要现代

  我觉得现在中国画的发展走在一个十字路口,从全国中国画的发展态势来看,在山水和花鸟创作中,都存在着一种不符合时代的复古风,画古人的意境,画古人的构图。我们这个时代要求我们要表现时代的审美取向和时代特征,那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画。要做到这点,首先心中要有民族精神、文化精神、笔墨精神,要有非常扎实的中国画根基,这样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作。所以,我们这代人应该承担由古老的传统中国画向现代转变的任务。让中国画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所以,以我几十年积累的创作经验和体会形成的创作理念,就是既有传统,又要现代。传统的基础要扎实,现代的形式感也要强。

  美术报名家工作室已经办了3年,办出了成绩,办出了水平,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希望学员通过未来两年的学习和训练,能比较好地做到既有传统,又要现代。这是一个艰巨的长期探索任务,路很漫长,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美术报 视点 00007 兼容并蓄 独树一帜 2014-05-10 美术报2014-05-1000009;3464542 2 2014年05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