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家乡文化 奉献拳拳爱心
■卢 平
4月25日,黑龙江省博物馆隆重举行“于志学艺术馆开馆仪式暨于志学优秀作品捐赠仪式”。黑龙江省博物馆馆长厐学辰主持开馆及捐赠仪式。黑龙江省副省长孙东生、黑龙江省文化厅厅长宋宏伟、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委员刘光惠、哈尔滨市南岗区副区长邢春林、黑龙江省画院副院长张智深及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各界人士、新闻媒体数百人参加了开馆仪式。冰雪山水画创始人于志学首先在仪式上致辞,他说:“今天我参加于志学艺术馆开馆典礼及捐赠仪式,作为一个80岁的老头心里非常激动。我出生在北国的荒原,松嫩草原那荡荡的春风吹开了我渴望艺术的心扉,滔滔不尽的松花江水洗涤了我的无知和杂念,黑土地的这片热土给予我生命,培育我成长,黑龙江地域文化丰厚的积淀使我聪慧,党和政府支持、扶植我,使我今天取得了一点成绩。我的艺术之根来自于黑土地,我今天要把我的艺术奉还给黑土地,奉献给社会,做一个文化人应做的一点努力。我们省有位领导曾经说过:‘一个伟大的民族要有伟大的文化,伟大的文化是由伟大的艺术家创造的,伟大艺术家是全民、全社会培育的。’今天的这件事足以证明,省委、省文化厅和省博物馆对黑龙江文化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我作为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在我们党大力发展文化的大好机遇下,在我们祖国要实现文化复兴的历史重任面前,我还要加把力,为祖国的文化繁荣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黑龙江省文化厅厅长宋宏伟在讲话中说:“于老师以他80岁的高龄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开办于志学艺术馆,同时把他经年创作的包括他的一些重要代表作品捐献给省博物馆,这是艺术家人文情怀的充分展现。于志学老师是开宗立派的艺术家,是冰雪山水画创始人,他的冰雪画,为展现黑土文化和北方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于老师在创新绘画技法同时还创立了他的冰雪画派理论,他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建立了自己独到的美学体系,赢得了在中国美术界的重要地位。我们仰慕他的艺术成就,但今天我们更看到他具有的崇高精神和人文情怀,他把他的代表作品无私无保留地捐赠给省博物馆开办于志学艺术馆,反映了他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深切的情谊;同时他本身具有文化人的使命感,热心公益事业,对家乡博物馆事业关怀与支持,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更好地传承黑土地和北方文化,这种精神值得钦佩,对黑龙江省艺术界是一个良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黑龙江省画院副院长张智深在发言中提到,于志学老院长这么多年的艺术实践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或可称为文化精神,他以弘扬冷文化为宗旨,他创造了冰雪山水画和创建的冰雪画派,已和北方文化紧密地融为一体。黑龙江省副省长孙东生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于志学先生奉献社会的举措,他说:“今天于志学老先生的捐赠是一种善举,他把一个个人的行为,变成了一个历史的永恒;他把个人对艺术的探索、创新和创造,变成了艺术历史当中一个重要的阶梯——为我们的后人传承中华文明铺垫的阶梯。”面对众多的年轻艺术家和新闻媒体,孙东生希望“大家多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多去看看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精髓。在世界七大文明中,生生不息传承下来只有中华文明。这一件事情就足以让我们对我们文明史有足够的尊敬和敬畏。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在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中成长,共同为我们的文化复兴去添砖加瓦。”
于志学从艺50年来,始终以“继承不是重复,一切在于创造”的艺术宗旨,以天、地、人的“三元绘画”为目标进行不懈的艺术实践。他的艺术源自北疆黑土文化的滋养,来自于白山黑水,来自于黑土地。他创造的冰雪山水画,以其特有的原创性艺术语言和技法,表现了“冷逸之美”的冰雪美学思想,他在描绘家乡神奇奥妙的北国冰雪世界中,“开拓了中国山水画题材与笔墨图式的新领域,从而具有了全国的意义和世界的意义”。难能可贵的是于志学获得成功后,时刻不忘弘扬民族文化,把这一目标当作己任,近年来他把自己的艺术作品陆续地无私、无偿、悉数奉献给社会和人民。2006年他向山东曲阜文物管理局无偿捐献了43幅作品,建立了于志学艺术陈列馆;2010年他为山东文登博展中心无偿捐献了个人33幅作品、冰雪画派12幅作品,建立了于志学美术馆;2012年他为家乡哈尔滨市群力美术馆无偿捐献了348幅作品、100幅速写和冰雪画派75幅作品,建立了于志学美术馆。此次他又一次无私为黑龙江省博物馆捐赠114幅作品、100余幅速写、多国域外写生的珍贵速写本和大量手稿与文献,设立于志学艺术馆……这在当今物化的社会,从于志学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中国艺术家无私奉献社会的优秀品质及文化人的历史使命感,堪称当下艺术家的楷模。
开馆仪式当日,于志学在黑龙江省博物馆“龙博讲坛”,为观众做了题为《我的生命属于北国大自然》的精彩讲座。
于志学艺术馆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题写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