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评论

继承传统 着眼当代

■窦蓉

  5月13至15日,“2014年度安徽全省书画院院长工作联席会议暨程邃个案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石台牯牛降召开。会议由安徽省画院院长刘廷龙主持,安徽省文化厅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室主任高恒斌代表省文化厅在会上作了讲话,指出当前美术发展的大好形势,文化部非常重视美术工作的开展与扶持,艺术司又特别开设发展基金,鼓励大家积极进行项目申报。安徽石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戈卫民对会议的成功表示祝贺。安徽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史论家郭因,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省美术理论研究会副会长陈祥明,省文化馆一级美术师、省美协理论部主任王永敬,石台县政协原主席、县秋浦画院院长李家馍,池州市书画院院长饶永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美术界知名人士、安徽全省16市及省直管辖县书画院院长及负责人、媒体等50余人齐聚一堂,见证了安徽省书画院又一年度学术研讨与画院工作共襄的活动。

  刘廷龙代表安徽省书画院传达了文化部2014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精神,并作了题为《时代坐标系下的画院》的报告,他说,省书画院作为安徽书画艺术研究和创作的专业机构,在继承“新安画派”的同时,还进一步挖掘了其中的精髓。“新安画派”大师们融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国学等综合修养为一体的治学方法是画家们学习的楷模。中国书画的最高境界是诗、书、画、印完美的统一,是个人修养的升华,仅靠有娴熟的笔墨技法不足以造就一个艺术家的成功。画院应当采取多元的发展取向,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选择的培养和扶持,从中发掘优秀青年艺术家,作为画院引入人才的种子库,这是画院广纳人才、保持兴旺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2013年,省书画院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在美术展览、精品创作、人才培养、公益活动、文化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繁荣安徽文艺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省书画院将以庆祝新中国建立65周年为主线,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为契机,精心组织开展精品创作、美术展览、创作培训、理论研究、文化下乡、文化交流等各项业务活动,努力开创安徽美术工作新局面。

  据了解,2014年安徽省书画院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包括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创作、评选和推荐工作;与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合作为“映山红”系列活动奉献书画作品,为农村孩子献出爱心;5月下旬开展走进新安山水画作品展写生采风活动,进一步加强安徽美术队伍建设,发现和培养更多新锐优秀美术人才等。

  研讨会上,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引发了与会人员的讨论,将此次会议推向了高潮。90岁高寿的郭因从程邃的遗民情结和程邃的诗文、篆刻、绘画等文艺成就进行阐述,揭示程邃篆刻在中国篆刻史上是后期徽派也即歙派的首席代表,绘画作品构图别致,笔墨技法有自己的创造,绘画艺术影响深远。后人要学习他特有的创新与独特的艺术个性。陈祥明则从另一侧面去研究,提出一个观点——赖少其的“笔墨顽铁”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对程邃的笔墨技艺的传承拓新分不开。赖少其师法程邃,用程邃干笔渴墨法写黄山烟雨,在他看来,程邃以焦墨写黄山而得其“神髓”, 黄宾虹以焦墨写黄山而得其“内美”,最值得学习传承。画焦墨山水的王永敬对程邃的篆刻艺术和焦墨绘画展开研究,集萃了70方印章、40余幅作品,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观者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一方面,程邃的篆刻影响跨越明清两代,推动了100余年中国篆刻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程邃的渴笔焦墨具有独有的审美效果,黄宾虹曾赞誉其“干裂秋风,润含春雨”。这3位特邀嘉宾从不同角度及侧重点就程邃绘画的风格特征与历史溯源,对程邃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价值和成就,对程邃在新安画派乃至安徽美术发展史上的贡献等作出了深刻的挖掘与梳理,给在座的各位书画家及艺术工作者上了一课。马鞍山市画院院长吴旭东代表地市画院院长作了发言,表述在认识程邃艺术以及在创作作品中衍生的体悟与感受。

  据了解,从2010年起,安徽省书画院组织策划,借一年一度的全省画院工作会议,发掘安徽传统艺术名家、大家资源,举行群体性研究和讨论座谈。由安徽省书画院系统内的工作例会,变身工作与艺术研讨并举的学术活动,这是安徽省文化厅、书画院近年来坚持并探索的一个新思路。2010年10月16日,在芜湖举办的“纪念渐江诞辰400周年新安画派学术研讨会暨安徽全省书画院院长联席会”,到2011年6月,在宣城召开的“梅清与宣城画派学术研讨会暨全省书画院院长联席会”,2012年5月,在和县召开“安徽全省书画院院长座谈会戴本孝与新安画派学术研讨会”,2013年6月23日—27日,在泾县召开的“2013年度安徽省书画院院长工作会议暨同源异构·萧云从与新安画派诸家书画艺术源流研讨会”。此次活动是新安画派代表人物又一次系列专题研讨会,这也是安徽省书画院的一次工作例会,衍生为对新安画派群体进行个案学术研究的文化现象……安徽书画院连续5年的全省画院院长联席座谈活动,给了大家一个自由交流的机会,发扬了中国群体化交流的传统,并且每次会议都围绕一个学术问题来谈,尤其是对于新安画派画家的研究,就显得更有意义,这样的活动能越来越形成自己的特点和影响力,走出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新道路,对安徽美术的未来发展,对中国美术地域风格多样性的建设,都将有自己独特的贡献。


美术报 评论 00014 继承传统 着眼当代 2014-05-31 3487872 2 2014年05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