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设计

原创助力传统手工艺 找寻纹样设计真正价值

无处不在,却又无处可在

——2014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作品展暨纹样之文化解读国际研讨会在杭举行

  原创助力传统手工艺 找寻纹样设计真正价值

  无处不在,却又无处可在

  ——2014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作品展暨纹样之文化解读国际研讨会在杭举行

  ■本报记者 金璟

  【纹样当下】

  得来轻易,泛滥随意

  纹样是什么?在中国的传统社会,纹样是民间、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的样式化语言和手艺传承的方式紧紧捆绑在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手工艺术最为重要的部分。而在当下,纹样更是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和过去不同的是,现在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信息传播的扁平化,使得纹样得来及其轻易。纹样的使用也是随意而泛滥,纹样无处不在,却又无处可在。纹样设计作为一个设计门类被泛化和边缘化,失去了纹样原本具有的文化内涵和传播意义。基于纹样设计价值的找寻,对原创力量和文化传承的祈盼,由杭州市政府与中国美术学院携手举办的“2014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作品展”暨“2014纹样之文化解读国际研讨会”迎来了它的第5个年头。

  【魅力民艺】

  创意生活,科技融合

  今年的主题是“魅力民艺”,即以纹样的视角来表现民间艺术的魅力,以纹样的创意来体现艺术和科技的结合,以纹样的生活来阐释设计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为此,以众多国际知名专家和设计师组成的评委团齐聚一堂,共襄民艺与设计的对话、城市与乡土的对话、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艺术家、设计师、民艺创作者的对话……

  【颁奖典礼】

  540进44,《神秘》夺魁

  据悉,本次大赛在国际范围内征稿,大赛的初评活动于8月末在中国美术学院顺利落幕,来自国际国内业界院校共540份参赛作品,其中44份被评定为大赛的入围作品,30名获奖者获得复赛的参展资格,获邀参加此次在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2014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作品展,继续角逐最终的名次和奖项。最终,全场大奖由一件名为《神秘》的作品摘得,作者佘望遥将竹条编织进镂空的复合皮料中,柔软的皮料遇见传统手工艺竹编形成的夸张廓形让整个系列的服装灵动而充满神秘气息。另外,本次大赛也一并评选出最佳概念创意奖、最佳应用奖、最佳材料创意奖和优秀奖。

  【专家分享】

  新材料,新技术,再设计

  而担任本次总决赛的评审团也都是国际上重量级的专家,包括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染织与服装系主任教授安娜·史密斯(Anne Smith)女士,德国著名插画艺术家比尔吉特·阿玛朵丽(Birgit Amadori),艺术家、著名纺织品设计师黄素宁女士,韩国淑明女子大学工艺美术系主任金景娥,联合国开发技术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贸易委员会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培训人员及顾问罗建金博士,法国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斯汀·哈尔博罗(Steen Halbro)教授以及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吴海燕教授。

  同时,在为期一天的纹样之文化解读国际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纷纷发表了精彩演说,亮点不断。比如英国圣马丁的安娜教授以“活化”为题,分享了手工艺可以借助地域传统、文化符号、新型材料与技术等方式转变为活着的艺术。如同植物材料编织的蕾丝、沙漠废品的再设计、蜂巢蛾茧提供的原料、3d打印对羊毛的活用等,这些新材料与新技术给予传统纹样另一块生长的土壤。

  另外还有黄素宁女士主张将中国传统纹样进行再设计。她认为,一个好传统的纹样,一定要与符合它的产品形式相结合,才能体现它的现代功能。这需要设计师学会精心选择和把控。


美术报 设计 00014 无处不在,却又无处可在 2014-10-25 美术报2014-10-2500009;3664327 2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