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视点

为人民抒写 扎根于生活

本报综合报道 夏超 通讯员 杨萍 赵昆 杨晓玲 郝斌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引发了美术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共鸣。10月20日,中国美协在京举行座谈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中国美术进一步的繁荣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左中一,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美协副主席范迪安、何家英、吴为山,美术家代表詹建俊、常沙娜、侯一民、邵大箴、薛永年、刘曦林、韩美林、王明旨、朱理存、谢志高、杜滋龄、杨飞云、孙为民、唐勇力、胡伟、高洪、张江舟、卢禹舜、张晓凌、尚辉、郑工、宋晓霞、孙韬、毕建勋、郑艺、刘金贵、于小冬、李传真、何加林、陈琦、李晓林、赵培智、孙震生、焦洋、章红兵、邓柯,中国美协驻会领导吴长江、徐里、陶勤、杜军、丁杰等参加了座谈会。

  会议由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主持。吴长江谈到,这是自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党和国家举办的又一次文艺界的盛会。习总书记的讲话非常精辟,鼓舞了人心,振奋了精神,既总结了成就,又不回避问题,在美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共鸣,为美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最终应该通过我们鲜活生动的作品说话。因此,美术家必须志存高远,以社会效益为先,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的美术家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始终将人民作为我们创作的源头活水,不断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反映好人民心声。与此同时,还必须充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坚持传承经典、洋为中用、开拓创新,身体力行地提高学养、拓宽视野、深入研究、精心创作,从多方面入手,夯实基础,勇于创造。拒绝急功近利、浮光掠影、低俗丑恶、抄袭模仿。积极主动地从人民中、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融汇真情感,传递正能量。扎扎实实通过手中的画笔描绘美丽中国,塑造人民形象,在艺术高原上筑起艺术高峰。最终以一幅幅优秀作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中国梦。

  座谈会上,美术家们从各自感触最深的角度谈及体会。现摘录如下:

  刘大为:会议最核心的问题是艺术为谁服务、如何服务,习主席特别强调在新的时代,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文艺工作者如何做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两个词,一个是人民,一个是生活。习主席与参会代表分享了自己上山下乡的经历,动情地阐述艺术家要能够真正创作出反映人民心声的作品,要深入体验,更要热爱,与人民融为一体,要扎根生活,才能真正创作出为人民服务的好作品。

  范迪安:习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的气氛让我们感到兴奋、热烈、骄人、深受鼓舞。在学习总书记讲话的过程中,我有两个重要感受,第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总书记特别从3个角度分析了人民与文艺的关系,一是人民需要文艺,二是文艺需要人民,三是文艺要热爱人民。在新的形势下,新的历史时期,有关联性地把人民和文艺进行了阐述,总书记提出要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要身入、心入、情入,血肉交融在一起。第二是中国精神与文艺的关系。我们许多老一辈艺术家在这一点上已经作出了很好的表率,中国美术自己的优势,现在确实有所忽视,某些方面淡化了,忘却了。

  侯一民:习总书记的讲话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它的核心是人民,是生活和艺术的关系,人民和艺术家的关系。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进入垂暮之年了,我们最关注的就是后代的灵魂塑造,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希望给年轻后代增加一个正面的因素。“精神支柱”就是一个文艺工作者的根本使命,这个“精神支柱”的“精神”的核心就是爱祖国,爱人民,由衷地爱,而且立定志愿要为祖国和人民的命运奋斗牺牲。我们提出美术家以民族文化为根本,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美术家有塑造灵魂的任务,是灵魂的工程师。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美术队伍的每个成员,是不是树立了你的“精神支柱”,这个“精神支柱”建立得如何,“精神支柱”是否是动摇的和不清楚的,如果这样,你怎么在人民中间发挥灵魂工程师的作用,所以我们担负着很重的历史责任。

  (下转第2版)


美术报 视点 00001 为人民抒写 扎根于生活 2014-10-25 3665904 2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