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深读

禅心剑气相思骨 纸上生涯春不老

马公愚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展
暨研讨会在上海开幕

  本报上海讯 陈胜武 春节前夕,“纪念马公愚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在上海图书馆开幕。系列活动由上海市文联、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文史馆、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上海市文史馆馆长郝铁川,华东师大副校长孙真荣,上海书协首席顾问韩天衡,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书协主席周志高,上海书协顾问高式熊,上海书协副主席张淳、刘一闻、戴小京、徐正濂、张伟生、李静,上海书协副秘书长李俊,上海市中国书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索,来自马公愚先生家乡温州市书协顾问、马公愚侄孙马亦钊,温州书协常务副主席吴聘真,从美国赶来的马公愚长孙马一东、孙女马一风以及鉴赏家沈国林等,以及从上海和温州赶来参加开幕式的同道朋友300多人。

  开幕式由上海书协秘书长潘善助主持,周志高、孙真荣先后致辞,马亦钊向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捐赠马公愚有关大夏大学史料。本次展览展出了马公愚不同历史时期的各体书画精品近百件,包括条幅、对联、扇面、手卷,以及题跋、手稿、信札、照片等,展品出自温州博物馆、温州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以及部分鉴藏家藏品,形式内容非常丰富。展览中有一部分特别值得关注的内容,是近二十块文史资料专版,集中反映了马公愚家世、生平主要经历,以及在上海的主要活动和有关代表作品。重点是马公愚在执教大夏大学期间,为学校书写的《大夏大学校舍第一座奠基记》、《群贤堂铭》、《思群堂记》、《大夏大学十周年纪念颂》等碑文拓片,以及相关题签、题记、信札等内容,很多资料是首次披露,具有较高的文史价值。

  开幕式结束后,马公愚纪念展研讨会随即举行,研讨会由上海书协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戴小京主持,韩天衡、高式熊、叶子圣、张淳、张伟生、张宪荣、戴家妙、陈胜武、孙金辉、张索、苏春生、马一东等先后发言,围绕马公愚先生的生平、交游、教学、艺术成果和对中国书法事业的贡献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上海市书协主席周志高为展览题签,由周慧珺题签、韩天衡作序、李震主编的《马公愚书法作品集》,马亦钊、陈胜武编著的马公愚书法作品展史料特辑《禅心剑气相思骨——马公愚诞辰一百二十年纪念集》,鲍贤伦题签、戴家妙作序、陈胜武编著的《马孟容马公愚昆仲年谱》同时发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凭借着政治、经济、文化、出版以及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引领全国书坛风气之先,对全国书法的现当代格局及美学趣味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全国各地诸多有成就、有声望的书画家云集上海,其中引领艺坛一代风骚者不乏其人,马公愚即是其中引人瞩目的一位。上海继2014纪念吴湖帆、来楚生、任政等海派已故书家纪念活动后,再次推出马公愚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活动,是2015年上海书坛文化自省、文化自觉的又一重要举措。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上海市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浙江省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联合承办。

  马公愚简介

  马公愚(1894—1969),名范,字公愚,斋名畊石簃,晚号冷翁,现代著名书画篆刻家。出生于温州百里坊以“书画传家三百年”著称的马氏家族,与胞兄马孟容一起毕业于浙江高等学校。马公愚幼承家学,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又经过系统的现代新式教育,在艺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工诗文,擅书画篆刻,有“书法宗匠”、“艺苑全才”之誉。1926年后,马孟容、马公愚昆仲先后定居上海。马公愚活跃在上海文化界长达40多年,曾参加寒之友社、天马会、秋英会、雨社、蜜蜂画社、中国画会等艺术团体,是西泠印社早期会员,曾担任上海美专(今南京艺术学院前身)和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前身)教授,在上海美术会、中国画会等多个团体担任有关职务。解放后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文史馆馆员。20世纪三四十年代直到建国后六七十年代,马公愚和沈尹默、邓散木、潘伯鹰、白蕉、章士钊等人,在上海高举“帖学”大纛,崇尚晋唐,力追“二王”, 他们的共同努力使得“帖学”在式微了300多年后,重新兴盛了起来,极大地影响了上海乃至中国当代书坛的发展。


美术报 深读 00022 禅心剑气相思骨 纸上生涯春不老 2015-02-28 美术报2015-02-2800009 2 2015年02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