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生的故事:
要过两次的“独木桥”
■本报记者 江凌 实习生 孔寒
临近年关,过节的氛围渐浓,但对艺考生来说,这个年如何都轻松不起来。在微信上,能看到一些画室打出的通知:“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休息两天,年初二继续恢复上课。”
在紧锣密鼓地经历了四川美院、广州美院、南京艺术学院等5所学校的校考之后,王同学终于可以稍微喘一口气,准备迎接3月初中国美院的校考。经过了之前密集的试炼,对于之后的考试,他显得从容了不少。
报考5所学校,其实并不算特别多。在王同学的班上,连报七八个学校的也大有人在。报考这么多学校,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对于理想的憧憬。一些艺考生在之前的省级联考中发挥失常,分数较低,于是不得不选择提供校考的院校,做第二次冲刺。“提高文化成绩要求”、“扩大省级统考适用范围”、“多校削减招生数量”……招生政策的改变,正让艺考这条路,越来越难走。
要安排这些考试,想想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小王同父母一起研究招生简章,排列组合,终于列出了既心仪、又不冲突的考试安排。王同学还算幸运,今年没有碰到“撞车”的情况。只是在中国美院“三位一体”面试那天,出了一点小问题。那天上午在杭州面试结束,下午就赶去江苏参加南京艺术学院的现场确认。如果真的碰到报名的学校时间冲突,“那最终也只能两者选一,选自己喜欢的那个学校了。”
经过了5场校考,小王坦言,已经考得有些“麻木了”,基本上是“看到考题,拿起笔就画”。“今年的考试题目还是比较正常的,一般在平时我们也都有练到过。”他总结说,“不过,也有些学校的题目,超出了我之前的想象。比如说南航吧,素描的题目比较像清华美院去年的考题,考一个午后的窗边的默写,需要自己去组织场景。这可能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一个题目。不过功底还是很重要的,对于一些功底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考题就有点麻烦了。”
身经百战的好处,就是心态比较平和。王同学回忆起每场考试,语速颇为平静:“其实只有进考场的时候,会紧张一些。但真开始考试了,也就和平时练习一样。考试的时候也不管别人画得如何,画好自己的画,把自己几年学习的功底发挥出来就可以了,并不会有太多别的情绪。”
和普通的高考学生不同,艺考生在宝贵的高三时间里,还要腾出一大段时间专心冲刺艺考。这段时间他们叫做“集训”。在别的同学坐在教室里做题的时候,他们则在各种画室里画着未来。选择这条路,各人都有各人的理由。选择艺考,起码提前3年时间就要做好决定,当同学们还在懵懂纠结文理科的时候,艺考生们早早地就选择好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当然也有些同学是因为想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为了升学而学。但现在美术类考试的要求越来越难,对于功底、能力的把控要求越来越高,也使得其他的一些原本打算走艺术生这条‘捷径’的考生不得不再做考虑。”王同学这样说道,“但是我学习美术的原因,就是很简单的两个字:爱好。如果不喜欢,那干脆不要画了,再画也没有幸福感。”
喜欢,就是坚持的动力。每天从清晨到夜晚,放弃平常周末的休息时间,对着画板,对着真人模特,对着那一本本的色彩临本……从集训开始,王同学的手很少是真正干净的,指甲缝里、衣袖上、裤腿上,有着太多太多的铅灰和颜料。每当画完一张画,中途去洗手或是洗颜料桶的时候,才是一天中难得的休息时间。中间有过惆怅,有过开心,也有过激动,有看到别人画的优秀作品时的羡慕,也有当自己最终完成一张满意画作时那种油然而生的幸福感。这种感觉,只可意会。
王同学说,不管是选择纯艺还是设计,他更喜欢创作,在集训间隙,还不忘创作几幅油画作为消遣,也换换思路。“油画都是我自学的,不过自我感觉画得还挺不错的,画完了就让妈妈帮忙配了画框装起来了。”王同学想到这件事,自己也笑了起来。关于学艺术这件事,父母倒是很支持的,也一直很尊重他的一些决定,把他当成大人一样商量。讨论后取得一致的意见,一家人就向着这个目标去一起努力。
“我很幸运,爸爸妈妈能支持我的选择。”小王很感慨。从3年前决定走上艺考道路开始,父母就开始了“艺考生家长”的生活。“他们起得比我早,睡的比我晚,生活也比我焦虑,他们真的很不容易。考试前可能还是爸妈比较着急一点,感觉比我还要紧张。平时画画的时候,和爸妈的接触可能比较少,但他们有好多的瞬间都触动到我。”
或许每一个备考家庭,都有这样的故事。焦虑、惆怅,却又不失温情。
寒风凛凛,艺考生们辗转全国各大美术院校,只为了一个梦;夏日炎炎,同样是他们,要再次踏上考场。“人生独木桥”,他们要走两次。
现在,第一次已经走了一半。祝愿王同学和每位艺考生都能得偿所愿。